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总结企业在竞争中要把握三种基本的策略选择,分别是:差异化、成本领导、目标集中。如果未能明确地选定其中一种策略,企业就会处于左右为难的窘境。选定策略时,不但要评估策略带来的效益,对于相应的风险,也同样重要。
策略1:差异化──人无我有
差异化策略则是:利用价格以外的因素,让顾客感觉有所不同。走差异化路线的企业将做出差异所需的成本(改变设计、追加功能所需的费用)转嫁到定价上,所以售价变贵,但多数顾客都愿意为该项“差异”支付比对手企业高的代价。
差异化的表现形式是“人无我有”;简单说,就是与众不同。凡是走差异化策略的企业,都是把成本和价格放在第二位考虑,首要考虑则是能否设法做到标新立异。这种“标新立异”可能是独特的设计和品牌形象,也可能是技术上的独家创新,或者是客户高度依赖的售后服务,甚至包括别具一格的产品外观。以产品特色获得超常收益,实现消费者满意的最大化,将可形塑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产生忠诚度。而这种忠诚一旦形成,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就会下降,因为人们都有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会对竞争对手造成排他性,抬高进入壁垒。
举例来说,当初风靡全球的摩托罗拉手机V3。造型美观大气,引领潮流的超薄设计,赢得市场,实现一款手机占据年度销售的半壁江山的佳绩。夏普(Sharp)的高温蒸气烤箱是利用“煮沸水产生的水蒸气”蒸烤食品,加热过程有去除多于油脂、盐分、保留维他命C等效果,虽然上市较晚、售价较高,却在讲求健康的路线上获得好评。
当然,波特也提醒,追求产品及服务的独特性,通常意味着和市场占有率相冲突,二者不可兼顾。换言之,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以及竞争对手的对应策略,差异产品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将随之下降。
策略2:成本领导──人有我强
成本领导策略是指:根据在业界所累积的最大经验值,控制成本低于对手的策略。
要获致成本领导地位,具体的做法通常是靠规模化经营来实现。至于规模化的表现形式,则是人有我强。在此所指的“强”,首要的追求不是质量高,而是价格低。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将可获得高于所处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换句话说,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导策略时,不是要开发性能领先的高端产品,而是要开发简易廉价的大众产品。正是这种思路,促使工业化前期的企业往往选择这一战略,透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得过去仅有上流社会、甚至皇宫王室所能享用的奢侈品,走进了一般大众的生活。
不过,波特也提醒,成本领导策略不能仅着重于扩大规模,必须连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才有意义,否则所谓的规模,就无异于埃及法老造金字塔、秦始皇筑长城,不具备经济学上的分析意义。
福特(Ford)汽车在20世纪初期,透过流水作业线,把T型车价格从最初的850美元降到两百多美元;钢铁大王卡内基把每吨钢材价格从50美元左右,降到十几美元的举措,才算是规模化经营;但如果就此简单地将企业购并扩张理解为规模化,将失其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