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叠现”镜头:一幅动态的立体画作文

2016-11-04 
“叠现”镜头:一幅动态的立体画——兼评《缤纷的四季》《妈妈的手》《父亲的背影》叠现手法,也属于特写镜头的类型之一

“叠现”镜头:一幅动态的立体画

——兼评《缤纷的四季》《妈妈的手》《父亲的背影》

叠现手法,也属于特写镜头的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有点像远距离的反复手法,就是让同一个镜头在文章中不断地重叠出现。这样一来,便有了特殊的强调意义或转换角度的暗示作用,不仅可以在结构上让文章显得更加完整一体,而且也有利于推进事件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起伏,起到一唱三叹、且文且咏的作用,这种手法特别适用于表达某种感怀之情。

叠现镜头的关键在于“叠现”二字。完成“叠现”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 注意角度变换

我们知道,叠现的主要功能是强调,如果是写人,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的品格,使人物丰满生动,形神兼备;如果是写景,也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特色,使景致缤纷养眼,重点凸显。所以,叠现手法的选材角度要力避重复或雷同。由于角度变换有致,作文的画面就丰实,层次就深邃,给读者的印象当然也就深刻。下面以LOVE笑的小熊的《缤纷的四季》来看一下叠现中角度的多变问题:

缤纷的四季

LOVE笑的小熊http://blog.xxt.cn/xionglixian

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有人喜欢万紫千红的春天,有人喜欢莲吐满湖的夏天,有人喜欢秋色宜人的秋天,有人喜欢松柏傲霜的冬天。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色。

当迎春花挤满枝条,紫燕归来时,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是绿色的,绿色代表着成长。大地上到处充满着生机。花园里、原野上、小河边的小草,抢先为大地绣出了新衣,街道两旁大树上的绿叶,早早地欢笑在了枝头,把阳光摇成一地碎金子……

当石榴花点燃火把,麦子的香味飘来时,我知道,夏天来了。夏天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活力。经过了三个月的奋斗,桃儿、杏儿熟了,小溪河流涨了,漫野的麦子黄了,伴随着知了的歌声,到处蒸发着生活的火热……

当大雁们排着“一”子队或“人”字队向南方出发时,我知道,秋天来了。秋天是金色的,金色代表着丰收。田地里,到处都流淌着丰收的喜悦。玉米、高粱、大豆、芝麻都成熟了。农民伯伯在田里辛勤的劳动,收割着各种农作物。果园里的枣儿挑起了红灯笼,不管走到哪里,都闻得见果实的甜味儿。

当天气越来越寒冷的时候,我知道,冬天来了。冬天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着纯洁。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一朵朵白色的雪花都急着来展示自己的舞姿,落到哪里去,哪里就变成一个粉色的世界。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姿态。你可能会问我喜欢哪一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全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丽动人!

《缤纷的四季》是单纯写景的小散文,在这里叠现的镜头是“季节”,即:春夏秋冬四季。小作者虚拟的焦点始终对准着“季节”这个自然物象。“季节”有什么特点呢?为了展现“物象”的变化,于是叠现了四次“季节”,把角度的转换点放在了四季的色彩上:“春天来了”,抓住春天的主色调——绿——来写,写小草、树叶、阳光,来表现春的生机,因为“绿色代表着成长”;“夏天来了”,便抓住了夏天的主色调——红,“红色代表着活力”,用石榴花、果实、河水、麦子和知了的歌声,来渲染夏的火热;“秋天来了”,“秋天是金色的,金色代表着丰收”,于是写庄稼的丰收、果园的枣儿,让我们加深秋天的印象;“冬天来了”,简略几笔交代了“冬天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着纯洁”这个特点。这篇文章的角度变换体现在:四次季节变更,四种色彩变化,这就有效地强调了“季节”的轮回特点。四次叠放,都闪现着相同的感情光芒——爱大自然,爱生活。叠现的“季节”是景,热爱景的是人,焊接景与人的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所以应该说,叠现镜头的手法,催生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面,每一次画面的重现,都会让我们看到同中有异、推陈出新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小作者LOVE笑的小熊,毕竟是一个小学生,她注意了角度的变换,但在景物描写上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为一个季节的内涵是广泛的,大有挖掘拓展的余地。如果在描写的内容上再新颖、宽广、厚实一些,其阅读感觉会非常好的。

二、注意关系并列

运用叠现镜头,要注意叠现部分的内容互为并列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主题的表达。由于每一次叠放的物象是相同的,只是选材的角度不同,所以,内容的并列便起到了特殊的强调意义。当然,这种并列关系是受角度转换的制约的,每一个相互并列的内容都要反映一个特定角度的指向。这种并列的格式有一点相似中心句排比的形式,很容易掌握的。我们以繁星如雨de焰的《妈妈的手》为例,来分析一下“注意关系并列”问题:

妈妈的手

繁星如雨de焰   http://blog.xxt.cn/134397870

 在我印象中,见过的手不计其数:有的是纤细柔软的;有的是粗大有力的;有的是干如老核桃皮一般的。而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是饱经沧桑的,这双手,一直陪伴着我。

仔细观察妈妈那双手,那粗糙的纹路清晰可见,已有一条条“小丘壑”爬了上去,不再像以前那样光滑,那样柔软。

妈妈的手是勤劳的。一天早上六点,我就起了床,以为自己是“起床第一”,可蹦到厨房一看,妈妈正在忙着做饭,已经唱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要知道,这可是寒冷的冬天呀,要不是我还得上学,早就在暖和的被窝里做着香甜的汉堡梦了。可妈妈,每天起早贪黑,不顾自己,每次干什么事都会为别人着想,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妈妈的手是温暖的。有次英语考试后,卷子一发下来,就看见了一大堆触目惊心的红色错号,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更何况,还得家长签字。面对这道‘难令’,我无可奈何,只能胆战心惊地回家,等待“口水炸弹”。到了家,我把卷子拿给妈妈,结果出我意料,妈妈竟没有吵我,还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微笑着说:“没关系,把原因找出来,下次努力就行了。”听了这话,我又自信满满,干劲足足了。

妈妈的手是灵巧的。一根根错乱交杂的毛线,在妈妈的手上跳起了舞,过几天,毛线就变成了漂亮的毛衣;几块旧布在妈妈的东拼西凑下,也变成了样式新颖的衣服;很普通的菜蔬,经妈妈的手一加工,嘿嘿,就成了一桌美味……总之,那双手在我看起来,是那么的灵巧。

妈妈的手虽然平凡,但是为我家创造了甜蜜合幸福,我爱妈妈的手,更爱日夜辛劳的妈妈!

《妈妈的手》所选取的叠放物象是——妈妈的手,小作者截取了三个生活片段,成功地使用了叠现镜头的手法,把对妈妈的独特感受,通过手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开头由罗列模样不同的手引出妈妈的手,接着叠放:“妈妈的手是勤劳的”,重点用做早饭这件事来印证妈妈的“勤劳”持家;“妈妈的手是温暖的”,用“我”的考试失利,而妈妈反而给我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表现妈妈的关爱;“妈妈的手是灵巧的”,则用几个小画面来展现妈妈的灵巧贤惠。这篇文章所选的三个方面是并列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多角度地揭示了妈妈为家庭所做出的奉献,歌颂了妈妈勤劳质朴宽厚智慧的美德。

这篇文章选用了叠放手法来练笔,是一种大胆地实践。就三个并列的主体段落来说,内容显得还比较单薄,不过这没什么,随着知识、能力与经历的积累,成长中的不足都会逐渐被磨砺,并转变为经验。

三、注意位置灵活

大家受前面两篇范文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哦,“叠放”就是这个样子的啊,每段开头有个“反复”格式的句子领起,后面围绕这个中心句子写点内容,于是我就“叠放”了。其实,“叠放”的位置不是问题,问题是在哪里“叠放”适宜、恰当,这要看文章的具体需要来灵活地安排,我们千万不要把任何一种表现手法公式化。下面我以风渺渺同学的《父亲的背影》为例文,解说一下“叠放”的位置:

父亲的背影

风渺渺  http://blog.xxt.cn/kongzhuiyi

小时候,很少见到父亲的背影,因为通常都是我走在父亲身前,而父亲在我身后默默地跟随,怕我摔倒或是走丢。

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习惯走在前面,所以父亲留给我的背影,最多的是离别时那一抹缓缓转身的影子。

每次父亲回外地工作时,我总是趴在窗前,心里默数着秒数,直到那个熟悉的背影走出楼道后,慢慢消失在人流中,才会停止张望。这个因距离远而显得越来越小的背影,成了我对父亲来去匆匆的注解。

我总以为父亲的背影会永远魁梧,永远经得起任何重量。可当我一次又一次看着父亲的背影远离,却猛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那背影失去了原有的强壮,变得有些佝偻了。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会酸酸的,眼睛也湿润起来,为父亲辛勤的劳作而感叹。

我正在看书,突如其来的电话让我回到了现实,是父亲:“我在楼下,下来帮我拿东西。”我匆忙地挂上电话,匆忙穿上鞋子,急忙奔下楼去。“真是的,喊一声不就行了,还打电话,吓我一跳。”见到在楼下等我的父亲,我不满地嘟囔。父亲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让我在楼下守着其他的东西,他先把两桶油提上去。“买这么多,我帮你提吧。”“不用了,我一会就下来。”说着,他提起两桶油往楼道里走。

我依言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那背影摇摇晃晃地上了楼。楼道里的声控灯因为父亲沉重的脚步声依次亮起,在墙上印出了父亲短短长长的影子,隔着缝隙,我看得很清。

依旧是如此熟悉的背影,可那宽阔的肩膀已经显现出疲惫,腰需要时常敲敲揉揉才能灵活。我的父亲才刚到不惑之年,不应这么衰老啊!想着,眼里竟然有热热的液体在充盈着。

刚刚熄灭的灯又亮起来了,父亲踏着一地碎影走了出来,又抱起一箱酒,转身往回走,我迟疑了一下,提起两袋沉重的面,跟在父亲身后。那背影弓着,随着脚步的上移往前探着,我好想扶着他,给他加点力……

父亲的背影里,承载着对家人心心念念的牵挂,虽然很重,可他依旧扛起整个家庭,尽管这背影渐渐失去了挺拔,可他依旧会转过身来,给我们一个安心地笑。

这篇文章被叠放的物象是父亲的“背影”,开篇很有艺术性,先交代从小就少见父亲的背影,因为自己时时受到父亲无微不至的呵护,直至现在,“我还是习惯走在前面”,所以,父亲留给自己的背影多是离别时“那一抹缓缓转身的影子”,由此引出了背影的叠放。

第一次穿插背影,是“我”每次趴在窗台上送别父亲,父亲走出了楼道,渐行渐远,背影“成了我对父亲来去匆匆的注解”。接着抒情,当意识到父亲“那背影失去了原有的强壮,变得有些佝偻了”时,“心里就会酸酸的,眼睛也湿润起来,为父亲辛勤的劳作而感叹”。

第二次穿插背影,是父亲置办年货回来,“我”看守着东西,父亲往楼上运送时,“呆呆的看着那背影摇摇晃晃地上了楼。楼道里的声控灯因为父亲沉重的脚步声依次亮起,在墙上印出了父亲短短长长的影子”。接着又是一段抒情,“依旧是如此熟悉的背影,可那宽阔的肩膀已经显现出疲惫,腰需要时常敲敲揉揉才能灵活”,“我”为父亲的“不应这么衰老”而“眼里竟然有热热的液体在充盈着”。

第三次穿插背影,是“我”“提起两袋沉重的面,跟在父亲身后”上楼,因距离拉近,对背影的描写也真切,“背影弓着,随着脚步的上移往前探着”,当时“我好想扶着他,给他加点力”。文章结尾紧扣“背影”,议论抒情,让我们从“这背影渐渐失去了挺拔,可他依旧会转过身来,给我们一个安心地笑”里,感受到了父亲给家人的爱是多么丰实厚重。

这篇文章中,共叠现了三次背影和两次流泪,位置不同于前两篇范文的格式。这种叠现位置属于随机型的,安排得也都比较自然切当,可以说,每一次叠现都流动着同而不同的感情。叠现的背影是景,注目、感慨背影的是人,连接景与人,使情景交融的又是感激的泪水。这些叠现的镜头,也同样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并让我们为之感动着。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巧妙地设置或穿插特写镜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它能给读者最为细腻的感受,甚至是留有空白的感点。它是一扇洒满阳光的窗子,是一个冲天的巨浪,是茵茵的绿草,是立体的画面,更是便于学生操作的一种写作技巧,它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小节中现大度,愿每位掌握并能巧妙运用这一技巧的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把景写得更细腻,把情抒得更充分,把人物塑造得更完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