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盛夏酷暑“知了”情作文

2016-11-04 
盛夏酷暑“知了”情小时后,每逢盛夏酷暑最喜欢的事就是捉知了。那时候,大人们鼓励孩子捉知了,应该是有原因的。
 

盛夏酷暑“知了”情

小时后,每逢盛夏酷暑最喜欢的事就是捉知了。

那时候,大人们鼓励孩子捉知了,应该是有原因的。或许是因为盛夏酷暑里,小孩子耐不住热,会偷偷到那沟满壕平的池塘里洗澡而不安全吧;或许是因为知了的闹声打扰了辛劳的人们午睡吧;或许是孩子多,没人看,小孩子捉住了知了,知了也捉住了小孩子到处乱跑的心吧;或许是因为缺吃的,捉了知了做成美味,解解馋吧;或许是攒足兴趣,穿梭于树林间而忘却了难耐的酷暑吧。当时的我根本不去想这些,只是喜欢捉知了,喜欢吃知了。而且是同伴中的“高手”。

为了捉知了,我前后用过三个办法。

一是,“套”知了。到牛棚里找来牛尾巴上掉下来的长毛,很结实不会轻易拉断的。挽一个活套,拴在捉知了的竹竿细小而柔软的顶部,伸向树上的知了,当牛毛小套触到知了时,它可能觉得痒痒,就用前爪子抓,当两个前爪子都进了套子时,朝知了颈部轻轻一拉就套住了知了,任它怎么扑棱也挣不脱,轻轻取下知了,活套还原,继续捉下一个知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捉知了的速度慢,一天顶多捉三二十个,要求眼力非常好,否则你根本看不清竹竿顶部的“牛毛小套儿”。也就是那时候,我练就了好视力,学会了全神贯注。优点是,牛尾巴毛好找,用坏一个套子,就再挽一个。

二是,“捂”知了。找来一个完整的小塑料袋子,(那时候,多用家里买白糖的小袋子)再找来一段一尺来长的绿豆粗细的铁丝,挽一个圈,固定在竹竿顶部,再把小塑料袋子口缝上去,这样就可以了。捂知了时,把塑料袋子口轻轻移向知了,放到它头上方,知了往往在逃走时“自投罗网”,直接飞进口袋里。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知了会从口袋口逃走,枝叶繁密处的知了捉不住。优点是,扑捉速度快,一天能轻易捉八九十个。一个口袋还可以反复使用几天。(这个方法是我发明的,同伴们很佩服)

三是,“粘”知了。粘知了有点儿费事,一大早,要跑遍村子,用细竹竿缠去夜间蜘蛛结的大网,越多越好,越新鲜的粘性越好。(也就是那时后,我养成了早起、不睡懒觉的好习惯。)蜘蛛网是羽翼昆虫的克星,蜘蛛网胶也是知了的克星。把取来的蜘蛛网胶拉长,缠绕到细细的竹子枝条顶部,慢慢伸向知了的翅膀尾部只需轻轻一点,就粘住了,欲逃跑的知了因为打不开翅膀而被轻轻捉住。我最喜欢这个方法捉知了。优点是,粘知了速度快,我一天能捉数百只。缺点是,树叶子密的地方不好粘,蜘蛛网胶也只能用一天(所以,第二天还得一大早,争抢村里的蜘蛛网,取胶)。

我儿时捉知了的事,儿子听得着了迷,他觉得三种方法中,粘知了最容易,儿子跃跃欲试,急不可待,非要让我带他粘知了,我答应了。

这几天,这么热,38度高温。数天没下大雨,爬蚱出不来,县城哪有知了呀?儿子哼哼着说,咋没有知了,前几天在森林公园玩时都听见声音了,这都有几天了,该有很多了吧。我一想也是。可是,现在没有粘知了的工具呀?儿子说,以前用的竹竿是没有,咱家买的不是有“钓鱼竿”吗,我说,那蜘蛛网胶哪里有?儿子说,咱家有胶水,试试吧。于是我们把钓鱼竿抽出来,顶端抹上胶水,弄来一大块塑料当知了的翅膀,一试不行,儿子犯愁了。不一会儿,儿子高兴起来,他说有办法了,用口香糖、用双面胶。我们拿来口香糖一试,果然行。再试一试双面胶,发现效果更好。

我们带着钓鱼竿和双面胶来到了西城森林公园。果然不出所料,有知了,知了乱叫,闹的烦人。儿子抢着粘知了,找了几十个,儿子戳跑了大部分,半个小时才粘了五个知了。儿子兴奋中带着失望。兴奋的是,学会了粘知了,失望的是,知了太难粘了。觉得手不停地摇晃,越紧张、越摇晃。很多时候,晃动的“鱼竿”,吓跑了知了;仰脸看知了时间长了,脖子疼,眼睛昏,看不清知了的翅膀,好多次“鱼竿”戳到树身上,戳到了知了的腿部,知了直接被赶走了。

第一次粘知了,儿子觉得一点把握都没有。一边着急的妻子,讥笑我说:“你不是夸口说小时候是“高手”,今天表演一下,让我和儿子看看。”看来妻子对我这个“高手”,有点怀疑,我得露一手,让他们看看,我心里想着,接过了“钓鱼竿”。我让儿子找20个做实验,看看我能粘住几个,用多少时间。儿子数数,妻子看表,20分钟内,共粘住17个。因为是公园,引来几十人观看。都夸大热天我们一家人真会玩儿,夸我们粘知了的方法好,夸我粘知了的技术高。儿子觉得很自豪,妻子抿嘴笑,我只是随口应着说,老玩法,熟练而已,只当避暑。

回到家里我和儿子总结粘知了的诀窍:心,静若止水,不急不躁;手,胜券在握,不摇不晃;眼,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粘知了”是一项简单而有意义的避暑方式。因为知了营养丰富,味道独特,大江南北自古就有人捉知了,吃知了。“佝偻承蜩”这个典故就是古人粘知了的故事。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原文出自先秦·庄周《庄子·达生》。

译文:

孔子出游楚,遇见一个驼背老人,举着竿子捕蝉,象从地上拿东西一样方便。他请问老人有什么秘诀。  

老人说:“刚开始联系捕蝉,我经常一只也抓不到,练习了五六个月以后蝉跑掉的机会就很少了;之后更加专心一致,抓不到的情况就更少了,到后来就象在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我的方法是先站稳身子,全心全意注意蝉的翅膀,不坐顾右盼,不因为纷乱的外部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注意力,眼中看见的只有蝉,怎么会抓不到呢?”  

孔子感慨的对弟子说:“专一就能够静心,使得自己能够聚精会神,技术自然高妙,这位驼背老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啊!”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鹜,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或者放一下,肯定可以取得好成绩。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捕蝉的功夫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四个字:专一、刻苦。

成语佝偻承蜩,比喻做事情专心,全神贯注,方能成功。

这就是我的盛夏酷暑“知了”情,这情中有儿时美好的回忆;这情中有玩耍的无限乐趣;这情中还有学习的启迪与感悟。

感谢“知了”,让人知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