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解读(10)

2013-04-15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解读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评价目标】

  1、能理解班级管理的意义;

  2、了解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3、理解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过程;

  4、掌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班级概述

  (一)班级的概念

  是一个复杂的、缩小的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导生制:据学生年龄和水平划等,形成班级,系统教学。培养导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

  对班级组织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的“导生制”极大地推动班级组织发展。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二、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概念

  是教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方法,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主要有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一、常规管理(制度管理)

  概念: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及贯彻落实上级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作用:有章可循、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班风

  不足:缺乏灵活动性——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组成: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制度;学校制定的制度;班级制定的制度。

  二、平行管理

  概念: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要求: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真正的教育力量;

  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三、民主管理

  概念: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要求

  组织全体同学参加班级全程管理;

  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四、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以前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忽略班级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使学生潜能得到尽可能发挥

  2、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一、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 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1)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包括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

  (2)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的型、放任型。

  (三)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1)了解学生个人;

  (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任课教师间、指导班集团队活动、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编辑推荐: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笔记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练习题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题汇总

2013年陕西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汇总

近年来四川教师资格教育学真题整理汇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教师资格考试频道!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