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心理学 >

2012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专项辅导--第一章(2)

2012-08-25 

6、论述桑代克联结学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通过其著名的饿猫出迷箱试验,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连接,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桑代克 通过试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学习者再进入某种情景时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作出了这种活动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他作出这种行为它会产生烦恼。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或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效果律。这时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又加强或削弱作用。再对某个情景做出一个反应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桑代克的学习连接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此即-放映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的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

  7、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班杜拉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是(1)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2)观察学习,是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校正原有的行为反应。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来源,(3)对强化的重新揭示,班杜拉在直接强化外,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收到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个体可以参照一定的社会情境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某种预期的标准,当他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是,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进行自我奖励,这同样对行为具有强化作用,这种强化就是自我强化。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8、试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

  斯金纳通过迷箱研究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之后,有强化刺激未遂,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根据这一特点,教育学中应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后果紧跟着行为的出现比延缓出现要有效地多,(2)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是强化,(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的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做什么。

  9、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主要观点有(1)学习观,A、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他主张应当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B、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根据这个学习理论,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能最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图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知识变为学生的活知识。

  (2)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为了促进中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省所包含的机泵爱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和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2)其次,应根据中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3)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校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0、试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1)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传统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动物或人的学习基本上机械学习,它对学习教育没有什么价值,学校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言语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它是有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到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二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它受以下条件制约,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2)意义的同化,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的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3)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向各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策略。(4)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 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二次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总之,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区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作了具体解释,他重在用同化来解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获得问题,对实际教学有重要价值。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