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里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而既然是全面素质,那么,相互之间便有一个平衡、协调发展的问题。
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说了多年,但效果不甚明显,或者说难以有根本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导致一些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其他素质培养。也就是说,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当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过去我们何以忽视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特长?除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等实行“一刀切”的教育体制外,更缘于应试教育的环境逼迫学生无缘也无法发展自我个性。有鉴于此,教育界人士呼吁:“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应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发展个性、彰显本色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可谓一语中的。
自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和抛弃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须臾不可偏废。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他所谓的伦理教育,是指可以培养的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情商、快乐的心性、齐备的生活技巧等。想一想吧,一个只有个性发展而缺乏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只是知识富有却缺德少能的学生,又怎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曾几何时,国内“贵族学校”如雨后春笋,一些大款、大腕的子女纷纷慕名前往,以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培养成“贵族”。然而,其中不少人又纷纷转校,因为良好的设施和条件,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学生怠惰的学习情绪和相互攀比的畸形心理。于是,当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厌学情绪不断膨胀,家长除了让子女转学,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