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杨柳依依作文

2017-09-20 
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像纤纤素手轻触琴弦,像袅袅东风微拂湖面,从诗经里传来的这一
 

                    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像纤纤素手轻触琴弦,像袅袅东风微拂湖面,从诗经里传来的这一声叹唱,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头萦绕了几千年前。依依杨柳,作为最美的一个意象,承载了历朝历代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幻化出了多少哀婉绮丽的诗句。

    古人喜欢用柳来表达离愁别绪。汉代以来,友人之间就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张籍的《蓟北旅思》中有句云:“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中有:“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长条依依,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唐代李白《忆秦娥》词云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那翠绿的柳色,撩拨起诗情横溢的李白的“灞陵伤别”的幽幽情怀,并长期传唱不衰。也有后人就把“灞陵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风流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冷落清秋节,与情人伤离别,诗人以“杨柳”等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意境,曲折表达与恋人分别的伤感之情,写得婉转哀怨,读后让人愁肠百结,堪为经典。

柳永的爱情故事表达甚是隐晦,我们不知道这首词之外更多的细节,但是我听说过另外一个和柳有关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唐代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诗名扬天下,结交皆名流,曾在友人李生家中结识才貌双全的歌妓柳氏。性情豁达的主人见他们两情相悦,便将柳氏赠与韩翃。韩翃取功名后任职前回家省亲,暂且把柳氏留在长安。不料次年发生安史之乱,京城沦陷,战火中两人天各一方。柳氏因为害怕自己被叛军侮辱,便削发为尼,从此饱受离乱之苦。三年后,待到长安收复,韩翃托人寻访柳氏,捎去题诗一首:

    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翃以此寄托自己的思念和忧虑。柳氏见后悲喜交加,也回赠一诗,表达自己哀伤无奈的心情:

                         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段曲折的爱情故事,因为磨难中男女主人互赠的诗文,凝聚着人性光采而变得尤为感人,而“章台柳”也被视为美女的代名词。

    其实借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句俯拾皆是。较为著名的如隋朝无名氏的“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诗化无情柳为有情人,借其对行人的询问表达了离别人之间无尽的相思情。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更是直白借柳道尽离愁别恨。“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时日渐久,依依杨柳慢慢变成了离别的代名词,无怪乎唐代的裴说忍不住吟出“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的怨语了。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离别历来就是最牵动人心的情节,多情的诗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最能触动内心的时刻,但是为何唯独柳树被牵扯得最多,承载的最多呢?

    最通常的说法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恋,表达的是不忍分别的深情。但是,这种解释有人认为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似乎更为合理。因为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顺手拿来祝愿离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位。

    但是,这好像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有学者认为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

    无论是“谐音感怀”还是“哲理启迪”或者“文化传承”,我们可以暂不考虑,但是依依杨柳带给我们的悠远的情感体验永远是最美丽的一脉情思。

    如今东风又起,杨柳依然依依……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