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控制措施
财务报告的编制编制一份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计准则的报告作对外提供或分析之用。①制定合法合规的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并按权限和程序审批。不得随意变更资产计价方法、提前、推迟或不确认负债、虚列或者隐瞒收入,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或虚增或虚减有关金额;
②建立处理重大事项的机制,如与相关部门沟通、评价影响以及确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
③通过如盘点、与银行对账、核对票据等程序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及更正清查时出现的差异;
④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有关发票和凭证内容以支持交易的发生;
⑤定期进行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
⑥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或负责复核单位确认已在财务报告中正确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当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构成等金额。
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①严格按照编制财务报告的审批程序,由各级负责入逐级把关进行审批;
②委派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③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名并盖章;
④设置严格保密程序,对能够接触财务报告信息的人员进行权限设置;
⑤及时整理归档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有效进行财务报告分析,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报告分析的范围包括:(三大报表)
(1)企业的资产分布、负债水平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以及分析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化,了解和掌握企业规模和净资产的不断变化过程。
(2)分析各项收入、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来来发展趋势。
(3)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余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置。①财务分析会议应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财会部应充分沟通、分析,进而修改完善财务分析报告;
②定期的财务分析应当形成分析报告,构成内部报告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的内部报告体系及时传递给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级;
③明确各部门职责。责任部门按要求落实改正。财会部门负责监督、跟踪责任部门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十、全面预算及合同管理
(一)全面预算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l5号-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企业划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
1.风险:
·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而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盲目经营;
·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令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关键的内部控制:
企业应在组织中健全全面预算的管理体制,包括:
①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其成员由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的职责有:
(i)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ii)组织编制、平衡预算草案;
(iii)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
(iv)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②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
关键控制点及措施
在流程的主要环节,如编制、执行与考核,以下管控措施是为强化内控的例子: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1.预算编制 | ①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编制预算的责任; ②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明确预算编制依据、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 ③要求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特别是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 |
2.预算执行 | ①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 ②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的资金支付,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③建立预算执行实施监控制度,如定期召开预算执行风险会议,确保业务流程和事项符合预算要求和不得随便对预算做出调整。 | |
3.预算考核 | ①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 ②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将各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签字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核对; ③订立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工作的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制度记录考核过程及结果的程序。 |
(二)合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
1.风险:
如果企业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将导致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将导致企业利益、信誉或形象受到损害。
2.关键的内部控制:
业务流程:合同管理从大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
关键控制点及措施
1.合同订立阶段
关键控制点 | 控制措施 |
(i)合同调查 | ①建立完善程序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审查,包括身份证明、法人登记证书、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 ②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信用状况及财务状况、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当中更可利用对方财务报告或交易记录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 |
(ii)合同谈判 | ①谈判前搜集对方资料或细阅合同关键条款或细节以增加谈判优势; ②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或聘用外包专家参与谈判; ③妥善记录及保存谈判过程中的主要事项或参与人员的主要意见; ④严格执行谈判内容保密规定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iii)合同文本拟定和审核 | ①于合同内容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条款内容完整; ②明确企业中负责起草合同的职责及权限。合同文本一般应由业务承办都门起草、法律部门审核。重大合同或法律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则应当由法律部门参与起草。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 ③要求责任部门及专业法律人员或部门严格审核合同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或特定业务经营目标一致; ④合同文本须报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的,应履行相应程序; ⑤建立及严格执行合同审核程序。从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经济性和严密性进行审核,必要时对合同条款做出修改。 |
(iv)合同签署 | 目标是确定合同的有效性。 ①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对方当事人签署合同。正式对外订立合同,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或加盖有关印章。授权签署合同时,应备有签署授权委托书; ②建立合同专用章保管制度,合同经编号、审批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署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 ③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 |
2.合同履行阶段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i)合同执行、补充、变更与解除 | ①责任部门对合同的履行内容进行跟踪及监控; ②对没有约定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的地方,应进行协议补充; ③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 ④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未经授权批准,相关经办人员不得向对方当事人做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 |
(ii)合同结算 | 风险:企业违反合同条款,如未按合同规定期限、金额或方式付款,或因疏于管理而未能及时催收到期合同款项,或在没有合同依据的情况下盲目付款等情况出现。 | ①根据合同条款审核后办理结算业务,及时付款; 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应签订书面合同而未签订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 |
(iii)合同登记 | 确保合同档案保密,防止合同滥用。 | ①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情况; ②建立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 ③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企业与他方订立的合同; ④建立及履行严格的保密工作。任何人士不得泄露有关履行合同过程的机密。 |
【例题7·多选题】(2011)下列各项甲公司内部控制的安排中,不能有效预防坏账损失发生的内部控制有( )。
A.在与客户谈判过程中,授权甲公司业务员将销售价格尽量降低到客户最希望的程度,以降低客户因交易金额过大而发生拒付款项的可能性
B.在与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前,甲公司市场部必须系统调查新客户的资信状况
C.在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预收账款在整个交易金额中的比例,并要求客户对未付款项提供担保
D.甲公司法律部必须在欠款客户破产清算过程中及时申报其债权,并要求合理清偿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选项B对客户资信的调查、选项C对未付款项的担保,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坏账损失的发生;但是A和D对付款方都没有一定的约束,所以不能有效控制坏账损失的产生。
【例题8·简答题】(2011年综合题一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对外包业务的风险和控制措施提供了应用指引。列举该应用指引中提及的外包业务风险中的三项风险,以及可实施的有关控制措施中的五项措施。
『参考答案』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即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
外包业务风险包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
控制措施中的五条包括:
①明确职责权限,加强过程监控,避免核心业务外包;
②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如重大业务外包决策应由总会计师、分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参与,报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审批;明确选择承包方的方式、标准及条件以及应用于选择承包方时的有关保密工作;
③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的管理措施确保外包方案的可行性;
④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管理措施明确外包内容、承包方与企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协议等条款;
⑤建立与承包方的沟通与协凋,及时搜集相关信息,以便有效地解决业务过程存在的问题;
⑥对重大外包业务或各种意外情况做出预计及建立应急机制;
⑦对承包方履约能力的持续评估,若有重大违约行为,应及时终止合同;
⑧建立费用结算和会计处理制度;
⑨应用如同项目工程中的验收工作。
相关推荐:
更多注会考试信息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注会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