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一采购业务》
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一)风险: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而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而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而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二)关键的内部控制:
业务流程
关键控制点及措施:购买与付款
(1)购买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1.编制采购计划 | 确保计划的合理性 | 要求生产、经营等部门应按照实际需求准确编制需求计划,并把有关计划纳入预算管理 |
2.请购 | ①企业应当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②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出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③有关部门对于需求部门的申请,应根据请购清单进行审阅,继而进行审批或拒绝。 | |
3.供应商选择、管理与合同 |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以合理的条款采购 | ①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制度或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清单中的实体进行资质信誉情况进行审查; ②制定内部指引协助有关人员挑选供应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就价格、质量、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在大额购买时,企业应采用招标分析以确定采购价格; ③选定供应商后,企业应通过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
4.验收 | 避免缺乏验收标准、有关程序不规范及有效管理及跟进验收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 ①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及可用标准; ②规范机构验收人员或专业机构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或对大宗或特殊物品采购进行专业测试; ③建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数量或质量不符)的通报机制,查明原因及时更进。 |
(2)付款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付款 | 使流程得以完善,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 ①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于内容相符的发票,加盖印章证明。发现虚假发票的,应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处理; ②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对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并评估其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 ③强化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会计记录一致。 |
三、资产管理(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风险:
·因存货积压或短缺或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价值贬损及有关风险;
·或是因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而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存货
1.业务流程:存货管理流程(适用于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
2.关键控制点及措施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1.取得存货 存货的取得多来自外购、委托加工或自行生产 | 风险:如果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 ①根据存货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及市场供求等决定因素管理存货,以确定存货数量和日期; ②考虑应用于采购流程的有关管控措施及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有关产能计划的考虑。 |
2.验收入库 | 避免缺乏验收标准、有关程序不规范及有效管理及跟进验收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来自于采购业务流程) | 参考采购流程中的有关验收程序的控制措施。所有验收完成后,应有负责人签字确认。 ① 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及可用标准; ② 规范机构验收人员或专业机构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或对大宗或特殊物品采购进行专业测试; ③ 建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数量或质量不符)的通报机制,查明原因及时更进。 【注意】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和其他方式存货的验收存在不同的重点。 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涉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货物,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自制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报告处理。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
3.仓储保管及领用发出 | 风险: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 ①进入或发出存货时应当办理入库手续,未经授权不得接触存货; ②仓储部根据入库单,记录库单情况,包括数量、品种、批次,日期等资料,并定期由财会部、存货管理部进行核对记录与实际数量是否相符; ③做好仓储要求的储存条件,并健全防火、防洪、防盗、防潮、防病虫害和防变质等管理规范。进行定期检查仓储情况及更进存货变质; ④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⑤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企业存货混淆; ⑥按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
4.盘点清查及销售处置 | 检查账实相符,对账实差异进行分析,包括数量和质量方面 | 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年度终的定期盘点清查,并在形成书面报告盘点结果,交代存货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的情况与责任追究,在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 |
(二)固定资产
关键控制点 | 控制目标 | 控制措施 |
固定资产 | 建立完善制度,管控固定资产取得、资产运行维护及资产处置流程 | ①应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一资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一工程项目》等控制措施; ②实施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根据合同或供应商发货单进行验收;并取得合法的权书证书; ③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 ④定期为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性评估或维修、改造,以确保资产的使用效能理想; ⑤严格执行投保政策或资产抵押管理,进行有关授权和审批; 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清查中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和妥善处理; ⑦使用期满或因各种原因要报废的资产处置,需要记录原因,处置价格公允,并获得有关部门授权,以确保资产不流失。 |
(三)无形资产
1.业务流程:
无形资产的取得(如外购、自行开发以及其他方式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
2.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企业应全面梳理无形资产的取得及权属关系,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
·企业应关注无形资产具有保密性质的,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泄露商业秘密;
·定期对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淘汰落后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核心技术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