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学 >

3月份小学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知识总结(16)

2013-03-28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教育心理学成熟期,人本主义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2.【精析】B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3.【精析】D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1.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2.心理学 教育学

  3.课堂纪律 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

  4.自我检查 自我强化

  三、简答题

  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论述题

  (1)学习过程。

  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响。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2.【精析】B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3.【精析】D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4.【精析】A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二、填空题

  1.情感体验

  2.性格

  3.场依存

  4.逻辑思维运算

  5.具体运算

  三、简答题

  场独立与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予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表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2.【精析】C刺激分化指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精析】C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反应的概率。

  4.【精析】C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5.【精析】C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心理学家。

  二、填空题

  1.获得评价

  2.负强化

  3.相互作用

  4.有意接受学习论发现学习论结构

  5.惩罚

  三、简答题

  (1)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其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其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四、论述题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

  (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2.【精析】D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3.【精析】A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4.【精析】D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5.【精析】C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二、填空题

  1.替代性强化

  2.诱因

  3.结果效能

  4.自我提高

  5.行为的结果因素先行因素

  三、简答题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出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老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四、论述题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将迁移分为水平、垂直迁移。

  2.【精析】C贾德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

  3.【精析】D按照共同要素说,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4.【精析】D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精析】B它们都是同化性迁移。

  二、填空题

  1.认知结构2.一般迁移3.正迁移负迁移4.负迁移5.量杯

  三、简答题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四、论述题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

  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