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是( )者
A.行为主义
B.经院主义
C.科学主义
D.人文主义
2. 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3.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 )
A.课程表
B.教科书
C.学期教学进度
D.教学大纲
4.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地,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
A.班级授课制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5. 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舆论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规范
D.群体压力
6.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 )
A.过程
B.工具
C.目的
D.手段
7. 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处于发展的(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8.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 实施中学德育的出发点是( )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途径
10.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是指( )
A.读、写、画
B.读、算、画
C.读、写、算
D.画、写、算
12.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
A.课余活动
B.课外活动
C.群众活动
D.文娱活动
1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14.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
A.1957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64年
15.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7.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18.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19.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__________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中小学基础教育具有__________ 、普及性、发展性。
3. 教师的劳动价值具有__________和隐含性。
4. 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相比,教育科研实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教育科研中,一般要求采取__________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比较科学。
5.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精神和竞争意识。
6.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7.__________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8.教师对班集体建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教学活动的控制等方面负有一定的责 任。这说明教师具有__________角色。
9.有一类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 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类课程属于__________。
1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班主任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研究学生?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4.中学智育的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按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2.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学习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