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精析】C青少年期(中学阶段),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3.【精析】B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有: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也有新的发现,但主要还是学习前人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目的的。③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由于其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是由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激发起来的,需要教师注意调节。
4.【精析】C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精析】D略。
6.【精析】A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连续性、展开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与之相对的是心智技能内有内隐性、观念性和简缩性特点。
7.【精析】D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8.【精析】A试误说是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
9.【精析】D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其基本特点是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10.【精析】D品德具有稳定性,只有经常表现出一贯的行为规范,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11.【精析】A上位学习,又称归总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人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
12.【精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动机概念的掌握。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13.【精析】D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内容是会忘掉的,其作用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形式的训练而达到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中,终生受用。
14.【精析】D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故选D
15.【精析】B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思维具有独创性,故选B。
二、填空题
16.社会环境17.类型差异
18.学习层次19.主观判断
20.心向与定势21.命题
22.认知23.变式
24.聚类组织策略25。心理困扰
26.反馈27.勒温
28.微格教学29.惩罚
30.量杯31.认知体系
32.定型期望33.二
34.预防35.负强化
三、简答题
36.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
(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在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中学习的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等。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3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8.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习时问管理。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善于利用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以及电脑与网络等。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以及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9.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抑郁症的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0.迁移的类型主要有:
(1)正迁移与负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四、论述题
41.根据遗忘规律,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主要有: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合理的复习方法包括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被遗忘了42%一天以后,遗忘就达到了66%,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所以,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货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单纯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主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因而在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42.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能否发现问题,这与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
(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在表征问题上,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的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使表征更明确、直观。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问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