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C【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3.D【解析】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4.B【解析】卢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应培养这样的人。
5.C【解析】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C【解析】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C【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A【解析】课程计划由许多因素组成,其中科目设置是中心。
10.D【解析】科学的分类是小学教学科目设置的依据。
11.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12.B【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4.C【解析】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15.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16.B【解析】略。
17.A【解析】正常的秩序是维持和控制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学生同样如此。
18.C【解析】进行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
19.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0.B【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径。
21.A【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22.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23.C【解析】题干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4.D【解析】教师不符合教学媒体的内涵。
25.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6.C【解析】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27.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8.C【解析】内部动机越稳定,作用越持久。
29.B【解析】题干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0.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