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模拟题二(附答案)(2)

2012-06-19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心理的反应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A【解析】玩水、玩沙是幼儿的天性,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手的精确性,又能够从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3.A【解析】3岁左右的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走路时,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因为把握不住其距离。

  4.B【解析】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时,两人脸对脸之间的距离。

  5.D【解析】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6.D【解析】5~6岁的儿童想象的特点:①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②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③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④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7.C【解析】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

  8.A【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两岁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且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

  9.C【解析】新生儿的听觉反应强度和形式有较大的个别差异。

  10.C【解析】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11.A【解析】在幼儿的行动中,动机和目的有时不是一致的。学习和劳动活动就属于这种情况。幼儿参加学习或劳动活动的动机,常常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或获得劳动成果,而是为了得到成人的称赞,或者为了避免受人责备,有时是想要获得学习或劳动的用品。有的幼儿争着擦桌子,翻来覆去擦不完,他这种行动的目的是把桌子擦干净,动机却在于进行擦的动作。

  12.A【解析】模仿性强是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

  13.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14.D【解析】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者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5.A【解析】遗传素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②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16.A【解析】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现代化分三个层面:物质及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其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深层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17.B【解析】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18.D【解析】近代环境决定论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19.B【解析】古埃及到了古王国末期和中王国时期,由于贫富差异的加剧,学前教育是皇族子弟为继承皇权和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除了年幼时期有专人喂养外,稍一懂事,就要进入宫廷学校学习。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由国王(法老)在宫廷中专门开设的,邀请僧侣、官吏、文人、学者任教,有时法老亲自传授。

  20.A【解析】裴斯泰洛齐在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21.B【解析】反复询问不属于幼儿的学习兴趣。

  22.A【解析】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早爬的婴儿比起晚爬的甚至不爬的婴儿来说,在运动知觉、空间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心理方面表现得相对优越。

  23.A【解析】夸美纽斯主张发展儿童的感觉,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学习,把感觉形象地比喻为“记忆的最可靠的仆役”,认为人只有通过感觉的直观,才会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记忆的发展。

  24.D【解析】众多理论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早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5.C【解析】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26.C【解析】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爱学生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27.D【解析】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有:设置的目的性、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长久性、影响的渗透性。

  28.A【解析】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1~20名幼儿。

  29.C【解析】小班幼儿活动室墙面的布置要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一般以幼儿的视线能够看清楚为宜。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则要在1米到1.3米之间。

  30.D【解析】保育者是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育者要时刻注意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儿童行为的各方面,使孩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方面的行为都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典型特点。

  (2)性格是一个多侧面的结构,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针对那些较低级的性格因素而言,而对于人的性格有决定性影响或成为性格的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因素还远未形成。

  (3)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儿童的性格反映外界的环境影响。

  2.(1)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面做各种游戏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②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然而,这时所提出的问题,并不要求别人回答。

  (2)正确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幼儿自言自语是幼儿言语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态,是幼儿言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对于幼儿自言自语的现象,教师和家长不必惊奇,也不用担心,更不要因幼儿自言自语影响了课堂秩序、纪律而轻率地指责幼儿,应该认真观察幼咒的活动,仔细倾听幼儿自言自语的内容,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及时给以适当的指导,促使幼儿顺利地由自言自语过渡到内部言语,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1)幼儿自制力的表现方面:①抗拒诱惑能力,即压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②延迟满足,即自己愿意延缓目前的满足享受。

  (2)幼儿自制力的影响因素:分心因素、活动的特点、同伴间比较、成人的强化、儿童自身的态度。

  4.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有:(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幼儿教师具备多重角色。

  5.(1)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①幼儿教师应有执著的事业心;②自信、自尊,这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③意志坚强;④聪慧的认知能力;⑤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⑥合作精神和能力;⑦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①观察能力;②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用手势、体态、面部表情来进行表达的能力;③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④教育能力,主要包括确定教育内容的能力和选择教育策略的能力;⑤创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创造更新的教育方法的能力;⑥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设计幼儿教育计划的能力,它包括设计教育幼儿的计划和一日活动的计划的能力。

  三、论述题

  1.5~6岁是学前期晚期,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好问、好学

  ①在一般情况下,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越是“禁区”,越是想去。比如,家里装有贵重物品的抽屉、柜子等,禁止孩子乱翻,可是他偏偏想去打开,往往是偷着去打开,可是越紧张越出错,往往发生不愉快的事。

  ②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像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而要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

  ③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计算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满足。

  ④大班幼儿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例如,在一次画画活动里,孩子画水、水革等物,一个孩子画了一片黑色的水。许多小朋友都说他域得不对,小朋友们的指责使孩子低下头来。可是,老师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耐心地和他谈话。老师说:“你画得很好,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画黑色的水吗?”这时孩子抬起头来说:“河里的水被弄脏了,被污染了。电视里被污染的水就是黑色的。”这是有知识、有创造性的画,险些被否定了。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①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比如,有一天,孩子指着天花板下面挂着的日光灯说:“妈妈,那里有个三角形。”原来他看见,悬挂日光灯的两根细链和日光灯管,组成了三角形。

  ②5~6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如“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的,就会漂”。

  ③5~6岁幼儿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使他的观察和记忆水平也有所提高。比如,在观察图片时,大班幼儿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几个大班幼儿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对图画中描绘的季节发生了热烈的争论。一些孩子说是夏天,因为图中男孩子穿着短裤,另一些孩子说是秋天,因为图中女孩子穿着绒衣。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①在注意活动中,5~6岁幼儿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比如自觉地把眼睛盯着需要注意的东西,把双手放在身旁,或两手掩着耳朵以防止杂音干扰等。

  ②大班儿童也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有意记忆。比如,一边听任务,一边默默地跟着念,用自己的重复帮助记忆。

  ③用思维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如果别人催促他赶快回答,他会说:“等等,让我想一想。”

  ④大班幼儿也套用一定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动。比如,在一个实验里,幼儿面对着诱人的东西,但是实验者要求先不去碰它,允诺如果能等实验者回来,就能得到奖品。结果,大班幼儿运用了许多种方法,使自己不被诱惑物吸引。

  (4)个性初具雏形

  ①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比如,在自由活动中,有的幼儿总是去玩球,有的总是去玩“娃娃家”,有的总是去看书,还有几个总是凑在一起讲故事。即已经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兴趣。

  ②大班幼儿的情绪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情绪有时持续较长时间。比如,有的孩子早上来园前受到家长批评,整个半天闷闷不乐。如果不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话,老师会感到莫名其妙。

  ③大班幼儿的思想感情已经不那么外露。有个5岁半幼儿很喜欢画画,可是从某一天起突然不画了。家长和老师都不了解其原因,只听她说:“不画了!”经过奶奶耐心谈话,才发现由于老师没有把她新作的画贴出来,她误认为老师嫌她画得不好。

  ④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比以前较为稳定,逐渐有了各人自己的特点。5~6岁幼儿个性形成已经开始,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已经有了相互紧密的联系。先前的心理活动和先前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后来的心理活动和态度。

  2.【答案要点】(1)家园合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另一类是以幼儿家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

  (2)具体分为口语法、文字法和活动法三类。其中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等。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信件宣传栏、宣传资料、家园通、家长报等。活动法包括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

  (注:能列举部分家园联系方式也可酌情给分。)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中强强的自言自语现象兼具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点。4岁以后,幼儿开始出现内部言语。

  (1)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出现。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言语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内部言语对自己说话的特点。幼儿的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包含对别人说话的性质。出声的自言自语出现最频繁的情况是,他们有与别人说话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性的时候。所以,它具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性。

  (2)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①游戏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言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强强的自言自语即属于此类。

  ②问题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

  既然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成人要正确加以对待,不要斥责他、阻止他或嫌孩子嘟囔,而应该帮助和引导他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6~7岁儿童已经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难时,才使用“问题言语”。

  2.【答案要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五、活动设计题

  1.【参考案例】

  活动内容:使声音变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活动准备: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2)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把耳朵贴在盒盖上。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①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②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③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④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活动建议: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