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2。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5.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9.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0.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
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1.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科技活动
12.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伯尔
13.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14.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5.对倔强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心事倾诉
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1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17.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8.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9.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的学习情境。
A.直观导人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人
20.AII]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