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心理学 >

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全真模拟题04(附答案)(4)

2012-04-29 

  三、名词解释

  1.感觉适应:是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4.个别智力测验: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5.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即反映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2.【答案要点】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环节。

  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不同感受器上的神经细胞是专门化的,它们只对某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发生反应。

  感觉活动的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人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

  最后,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3.【答案要点】

  (1)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

  (2)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商=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韦克斯勒指出,可以假定,人们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和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形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离差智商(IQ)=100+152,其中Z=(X-MX)/S

  (M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体中所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

  4.【答案要点】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

  ①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③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④复杂性,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的复杂,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⑤功能性,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心理测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智力测验都具有。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心理测量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属性,称心理特质,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智力也是一种心理特质。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观事物。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心理特质作为一种科学构想本身是抽象的,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因而对它的测量只能是间接的,即从行为样例中推理得出。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任何测量,无论是物理的抑或心理的都会出现误差。心理测量的误差尤为突出。因为心理测量是从对一个行为样本的观察中获得数据,再去推论得出结果,从部分推论整体,用以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特质,自然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同时,这有限的观察数据又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获得的,引起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即便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从对心理特质的理论说明到计分、评分和结果解释各个环节上,都会有误差出现。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任何心理测验的适用性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它在测验编制开始时就已确定,依据测验的目的,适合于使用该测验的被试团体称为目标群体。任何心理测验也只有当它被应用于它所适用的目标群体时,才能显示出它的效能。由于人的心理在不同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中有很大差异,如果把一个测验应用于目标群体之外的个人或团体,那么使用其原有的常模来做评定就很不恰当,会对结果做出既不客观、又不公正的判断。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甚至在同一个社会文化团体中,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的受测者对同一个测验的反应也不一致。

  2.【答案要点】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培养创造能力:

  (1)建立目标与意向。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12)运用例子。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