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时评 >

时评:孩子“不让梨”是对是错?

2012-04-20 
孩子“不让梨”是对是错?

  《新闻晚报》载: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出了道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学生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X号。对此,孩子父亲想不通,因为孩子说的是真话。

  反方

  不能强调标准答案

  其实我们应该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标准答案?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傻的问题。没标准答案,如何评判好坏优劣?是的,有些科目、题目的答案必须是唯一的。数学上一加一的标准答案是二,这不能改变。

  但是有些科目,比如语文等人文社科类,未必有标准答案。拿“孔融让梨”来说,“让梨”显出让者的修养和道德;“不让”又显出不让者不轻易放弃权利,这其中谁对谁错,不可一概而定。并且对一个事情的解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以此观之,现在来解读“孔融让梨”,就不应该只有过去的答案,也不该只有唯一的答案,而是可以有多个答案。每个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应该给予肯定。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强调标准答案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自视正确的意识、主旨在那里。而且这是人人都必须认同甚至遵守的,否则就是“违规”。所以,标准答案的功用就在于把学生的意识、思想统一到一个渠道上来,与某个教育意志保持高度一致,也就部分地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不应当害怕学生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害怕他们言行“出格”。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危害就是扼杀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最终易导致学生墨守成规,缺乏创造精神。◎廖保平 媒体人

  正方

  “不让梨”就该判错

  无论是“言之有理就算对”,还是“说出心里话不算错”,这其实都是偷换概念。因为说到底,这是一道德育题,也因此,于高尚还是低下之间,只能是一个答案。

  “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代代人都接受着这样的启蒙教育长大,从小懂得谦让于人。虽然如今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已经过时。正因为千百年来奉传统道德为立生之本,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也因此,绝对不能以所谓的说真话来颠覆“孔融让梨”的经典。

  实际上,现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也一直要求学生关心他人,互助互爱。尤其是现在弘扬国学,倡导重读传统经典,就是要让孩子自小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懂得敬畏道德。而“让梨”之类的谦让,不过是道德常识。

  而且,“孔融让梨”对如今孩子的教育,更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因为家长一味迁就、顺从,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骄横和自私的习性。他们习惯于索取,只能自己有负于人,而绝不能别人有负于他。于他们,学会做人,实在应该从“让梨”做起。

  可见,对于“我不会让梨”的回答,我们实在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答案是不对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