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师范学院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深化了实施“最适教育”、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认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开展“最适教育”。“最适教育”就是从学校自身定位出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培养社会欢迎的各类人才;就是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提升;就是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校地共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协同式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拜师学教、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4年一贯的实践教学设计,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地方高校开展“最适教育”其实困难不少。与老牌大学相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上处于劣势,而且短时期内很难有较大改变。但地方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校地共育”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最大的切合度,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资源。
“今年全班47名同学,有34名考上了公办教师和研究生。校地共育的培养方案改革和学院强化师范技能训练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理学院2011年毕业班班主任交流会上,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届毕业班班主任刘东老师高兴地介绍着该班的就业情况。教师教育学院和理学院采用“校地共育”的协同式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拜师学教、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4年一贯的实践教学设计,构建“角色体验提前化”、“技能训练全程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校地共育是湖州师院的优良传统。医学院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医疗卫生单位的紧密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校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参与质量管理,共同参与招生就业,建立起“校地共育”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省政府的规划下,学校成为浙江省定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商学院加大国际经贸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通过嵌入式、订单式、分段式、校地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人才培养。学校与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企业在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新生中选拔成立“香飘飘”营销班,资助班级学生完成学业,与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全程参与大学4年的培养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大量见习、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等。
“你们学院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到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优势和发展潜力就显示出来了,前几届好几个毕业生在本公司表现出色!希望以后贵学院多推荐毕业生到我们公司来工作。”湖州爱慕公司来学院招聘实习生时说。
制定“成才路线图” 细化人才培养途径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成才向导,细化人才培养途径,制定各个专业成才路线图,让学生找准坐标、明确定位,选择合理路径,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进行分阶段个性化合理安排,教师指导每位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用目标导向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在大学4年个性化合理安排,在培养内容个性化与成才途径多样化之间架起一个个引导的坐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成才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一名学生从入学开始,根据自己的基础、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自己大学4年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在这条路线中每一阶段学什么及怎么学。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成才路线图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知道自己在专业学习路线中当前所处的位置,要怎样学习。最后从出口出来时,就知道能将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人才,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什么样的工作。
于德志,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竞赛成绩都是年级中的佼佼者。“一开始看到大学生成才路线图,自己也不知道该选择哪条路,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口’,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我的指导老师。”在计算机系王智群老师的指导下,他两次参加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和队友获得铜牌。课余,他爱好做网页,自己开发了一个选课系统,喜欢学习不同的软件,喜欢帮助同学维修电脑,“碰到难题我都是自己上网寻找解决方法的。”这样的学习习惯同样得益于他的专业优势。如今的他正奋斗在通往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深造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