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克服“蛋壳心理”
时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小年纪就享受着富足的物质生活:穿着讲究牌子,饮食要求高档,什么手机、Mp4一应俱全,还有的学生拿着平板电脑玩游戏,也正是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一些新名词应运而生:逆反、焦虑、抑郁、还有一种叫做“蛋壳心理”。他们只能接收成功和表扬,对批评和指责有种恐惧心理,不敢承担责任,有的还会用离家出走和自杀来逃避过错,他们的内心犹如蛋壳一样,表面看似光滑,内心却极度脆弱。
究其原因,这种蛋壳心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年的错误教育导致的。试想一下,在孩子蹒跚学步不慎摔倒时,大多数父母是心疼不已地疾步上前抱起孩子又揉又哄,其实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战胜挫折的权利,加重了孩子的“蛋壳心理。”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倾向于书本知识,以成绩和名次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心理健康和承受能力的培养。中午就餐时,同事在餐桌上数落上大学的孩子不懂得节俭,通常一个月要花费1500元左右,同事看我惊的瞪大眼睛,一样样如数家珍:伙食费、住宿费、学费、上网费、洗衣费……周末隔三差五地还要同学聚聚会。“每次洗衣服前投硬币,需要2元钱的就投2枚硬币。”当我对“洗衣费”表示不解时,同事煞有介事地说。
“是收水电费吗?”
“什么呀!是洗衣费!”
“那自己洗衣服还收费吗?”
“你家孩子自己洗衣服?现在的孩子才懒得动手呢!”
我无语,都大学生了连自己的衣服还不会洗,那他到社会上能干什么?又有哪样工作不需要动手、动脑呀?
资料表明:父母对孩子爱的包裹和缺失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形成“蛋壳心理”,看来教育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作为十三岁男孩的妈妈,更要从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参与进来,体会生活的艰辛,学会珍惜和感恩。应儿子要求,我家在两年前养起了热带鱼,一则让孩子休闲时缓和一下视力,二则是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定期喂养、换水、擦拭鱼缸,有时下崽了小鱼苗需要放在隔离网里单独饲养,在外人看来很繁琐的事,儿子已经做得很得心应手。且不说热带鱼和水草成就了儿子十四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但是看着那些水草和小鱼苗就让儿子体会到付出后收获的那份甜蜜和温馨。
在学习中培养孩子善于分析、勇于抗挫的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快乐享受学习。儿子升入初二后,我采取了放手教育。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我也就是结合生活经验帮忙分析解题思路,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反证法,有时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答。儿子上学期期末考试降到了年级195名,面对考场失利的儿子我们选择了沉默,并在博文中写道“我相信这195名的成绩会成为儿子下学期学习的动力”,儿子担心的“暴风骤雨”变成了“微微的细风”,儿子果然努力了,新科目物理和化学都成了儿子的最爱,他对几何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了。本学期儿子取得了年级115名的成绩,按理说进不了不少,51分的物理成绩给儿子造成打击的同时又激起了他进取的锐志,还总结出“及时消化+定期巩固”的学习方法。
人生路途坎坷,关键在心态,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的人,是不可能战胜激烈的竞争的。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很多时候挫折和错误都是一种资源,家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并引导孩子正视困难和失败,寻找战胜它们的办法,最终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用阳光的心态迎接明天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