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30.(P141-142)
(1)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特别重要。
(2)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和性的教育。
(3)教师应该协同家长创设有利于相互理解的教育环境和关系,应该用亲切关怀、启发引导代替限制。
(4)教师应善于组织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竞赛活动,使学生这种荣誉感得到满意的发展
和巩固。
31.(P322)
(1)定向阶段。行动的定向是操作技能掌握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教师关于行动方式的示范和讲解进行观察和记忆,了解与某种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了解动作的难度、要领、注意事项及动作进程,从而在头脑形成关于动作的映象。这种动作映象对以后的动作练习将起调节作用。
(2)分解阶段。复杂的操作技能通常由一系列动作构成,所以技能学习开始往往由教师将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生逐一模仿,练习。这样做简单易学,而且有助于掌握各种局部动作的要领。
(3)定位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动作的组成部分已联结为整体,整体动作的顺序通过多次的练习而固定下来。这时动作准确连贯,成为具有固定程序的反应系统。
(4)熟练阶段。技能学习的最后阶段是熟练阶段,这时已形成对各种变化情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动作方式,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协调完善与“自动化”。这时的动作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灵活性和简易性,多余动作消失。
32.(P324-326)
(1)学生的能力;
(2)过去的经验;
(3)学习的准备;、
(4)保持和遗忘;
(5)练习;
(6)理解关系;
(7)机能上的相似;
(8)概念的重要性;
(9)发现;
(10)学科内容;
(11)评价和态度;
(12)动机;
(13)知道自己有进步;
(14)自信心;
(15)学习的自由。
五、论述题
33.(P205-207)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3)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支持和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在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
34.(P100~101)
(1)我国教师身为教育者,深知典范楷模作用对于受教育者身心影响甚大,历来高度重视这一行为角色。“师者,人之模范”。“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行为可以“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作为人的榜样,中国教师还形成了自尊自爱、自强刚毅、坚韧宽厚而又乐观向上的教育性格。
(2)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角色,在“教育情境”内完成得普遍比较好。比如说在教室里,课堂上,在学校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十分注意教师的样子。但是在“非教育情境”中往往淡化了这个角色,表现为另一个样子。比如说在家里私下与学生的谈话,有时就不注意教育意义,可能给学生一个很低的思想情调,使学生感到与那个在课堂上宣教伦理道德原则的教师判若两人,从而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力量”。有的认为,教师的榜样,是为教育对象——学生而树立的,与他的角色伴侣相依存,离开了学生也就放下了“榜样”,失去了为师的约束,他只是把榜样作为一种外表,没有内化为一种思想。其实,教师的榜样角色应能经受各种时空的检验,在校内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校外是一个模范公民。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这种要求会限制他们的行为和生活自由。他们认为应当用同其他专门职业的人们同样的标准来评判他们,允许他们做一个普通的人。当然,对于教师的社会生活细节和个性特征是不应过分苛求的,但教师所应有的强烈的公民意识,包括国家观念、法纪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却是应该按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的。
(3)教师不仅是学生做人的榜样,还是学生为学的榜样。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具体的。教师的“学不可以已”、“发愤忘食”、“学而不厌”的求知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巧妙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索志趣和求知愿望。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师是那些不断增长他所教学科和有关方面知识的人。学生最为钦佩、最愿效仿和追随的榜样是品学兼优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