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复习指导 >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辅导——中学心理学复习讲义(二)(2)

2012-08-08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的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重点,读书人网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教师资格师证考试科目—心理学有关学习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21、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一般认为,当22、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

  23、所谓概念的掌握,也就是获得了一定事物的概念。一般来说,衡量一个概念是否已经掌握可以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标志:

  (1)概念属性的认识 (2)概念例证的区分

  (3)概念分类根据的理解 (4)概念的正确应用

  24、研究表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技能练习时必须注意提供以下有效条件:

  (1)教育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学合理地组织练习活动

  (3)提供动作技能练习的特殊条件

  25、加里培林把智力活动也就是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区分为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6、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提出来的学习迁移理论。

  2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特点。

  (4)原学习的理解水平和熟练程序。

  (5)学生的智力水平。

  28、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结构包含五种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29、智力结构的五种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30、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个“一”就是指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

  31、关于智力发展基本过程的论述,较有影响的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他认为智力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个体适应的方式有二:一为同化,二为顺应,两者相反相成,构成整个适应机能。

  如何促进中学生智能的发展?

  1、 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 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心里学家桑代克最早用实验方法探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他最著名的实验证是猫开笼门的实验。

  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研究,探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

  创造性解决问题阶段: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明朗阶段 4、验证阶段

  21、元认知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雷维尔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元认知包括三方面内容:1、元认知知识 2、元认知体验 3、元认知监控

  22、品德,即思想道德品质

  23、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6、品德与道德额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发展、变化依赖于社会;品德是一种个体道德现象,(2)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在内容上有差异。社会道德内容是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部分表现。(3)道德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是伦理学,27、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的形成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人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28、品德与态度形成的一般过程,都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从 第二阶段,认同 第三阶段,内化

  29、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知识的理解、道德观点的形成三个环节。

  30、中学生道德评价发展趋势的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 (2)从片面到全面 (3)从效果到动机 (4)从现象到本质 (5)从评他到评己

  31、中学生爱幻想,但容易脱离现实,因而少年期讲究“实惠”的动机就越来越明显。

  32、好奇心是人的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好奇心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特点。

  33、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德不良行为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近年来犯罪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34、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

  (1)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2) 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不当

  35、注意影响表扬批评、奖惩的心理因素:(1)学生过去接受奖励的历史 (2)表扬、批评、奖惩运用的次数 (3)学生内心卷入的程度 (4)实施者是否具有权威影响 (5)教师、家长与学生情感融洽程度等

  36、表扬与批评的原则:(1)教育有效性原则 (2)客观公正原则 (3)适宜性原则

  (4)非成人化原则 (5)机智性原则

  37、正确运用惩罚:(1)惩罚要少用、慎用 (2)惩罚要尊重学生人格 (3)惩罚要在说理基础上进行 (4)惩罚要在恰当的情境中进行 (5)惩罚必须考虑学生年龄特征 (5)不能滥施惩罚

  38、所谓审美,就是人对美的事物感受体验和品鉴活动

  39、审美心理活动是各个审美心理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它的起始到结束,表40、现为三个动态发展的有机联系的阶段

  1)起始阶段,亦称准备阶段 2)高潮阶段,亦称观照阶段 3)效应阶段

  41、美的事物形象地再现了世界的本质,集中体现了真与善的内容,因此,美能储善,善能育德。

  42、个体的审美能力,主要由以下心理因素构成:1)审美感受力 2)审美鉴别力

  3)审美欣赏力 4)审美创造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