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没有哪个领导“授意”,没有哪个老师提点,体育与运动学院2010级学生吴波自己便开始推广五人制足球,因为“这项运动适宜更多的人参与”。吴波是学校足球协会的负责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他知道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同学有兴趣。
吴波只是向校团委进行了一下报备审批,举办活动的资格认证OK后,便跟协会的兄弟一起悄无声息地张罗了12支球队。“我给每个学院的原足球队负责人打电话,然后一个一个沟通。”
“12支球队,要踢88场比赛。”吴波甚至已经排好了场次,找好了裁判,做好了策划方案,熟练得像职业球赛组织者。
他甚至还在筹备成立一个“理事部门”,各院系都要有人在这个部门。“以后再组织什么活动理事部负责策划组织,并形成一个长期的机制,而不是有想法现组织活动。就像国际上组织比赛那样。”
而在其他社团或是学生组织,也是如此。在这些社团里,没有老师,没有领导,有的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学生,可是就是这么一群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愣是将自己的社团管理得井井有条。
学校并不是不愿意去管自己的学生,只是希望学生组织都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而事实上这样的自主性已经存在。
在志愿服务超市,只需要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定好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活动便可开展。
每个学期开始时,邢敬便会进行一次“缜密的协调”。他会主动找到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将参与学生的空闲时间表反馈给学校,然后再跟校长商讨每天去做支教的时间,再将这个时间反馈给参加支教的学生,最终按照这个时间表带着其他同学去给农民工子女上课。有了这样的流程,这个项目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在管理学院,学生们最乐意做的事便是“团学工作课题研究”。
“学生们申报自己有兴趣的课题,进行一年的研究。大多时候,学生们研究的就是自己身边的现象。”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郭智芳说,她没想到原本听起来枯燥无味的课题研究,竟然让学生们真的发现并解决了很多自己的问题。
2009级学生郭晟豪留意到熬夜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便申请了“大学生熬夜现象”的调查。结果通过一年的走访调查,做了600多份调查问卷之后,总结出了如何减少熬夜现象,以及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的方法,他不仅自己改掉了熬夜的毛病,还把自己分析出来的注意事项反馈给学校,贴在新生宿舍里。
在另一项对“教室占座现象”的研究中,几个学生通过对同学、楼管、保安的调查,得出一份涉及学生占座心理、学校现实情况的调研报告。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发布了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不要无节制地占座。他们还根据教务处的课程情况,发布空闲教室的信息,让学生们知道在哪个时间段可以去哪个教室。没想到多年来让学校都头疼的问题,通过这几个学生的调研,给缓解了。
“还有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对食堂运营机制的研究、对奖学金评定制度的研究等,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的现实作用。”郭智芳把这个工作当做是学生工作的一个法宝,因为“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课题研究,正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