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教育时评 >

时评:让不让梨并不是道是非题(1)

2012-04-23 
让不让梨并不是道是非题

  《东南快报》报道:最近,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语文考试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这名小学生很委屈,认为4岁的孔融其实并不会这样做,坚信自己没答错。

  打叉更能明确道德方向

  道德需潜移默化,小孩也应从小灌输一些好的道德观念。“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自古以来,中国语文就承载着道德传承的使命,谦让与自私的考题,当然谦让才正确。(QQ网友 李鹤)

  “文以载道”是我们的传统之一,孔融曾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虽说不能拿圣人标准要求孩子,但起码要了解圣人如何为人处世。(QQ网友 和颜)

  打叉是简单粗暴教育方式

  王小波说过:“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因为道德判断是需要思维能力来分析的。这名学生,不论对错,都是在“思维”,简单一个叉,既没起到德育作用,也在打击孩子思维能力。(QQ网友 忠贤)

  敢说真话是做人基本的素养。若为得高分,或取悦于老师,说违心话,岂不是又无德?现在学生作文假大空,是不是与此有关?(QQ网友 榕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打叉则是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内心之“惑”却未必有解。更糟的是,学生若习惯了“服从”标准答案,接受教育可能会成为“照葫芦画瓢”。(QQ网友 晚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