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经营管理 > 发展规划 >

渭源县关于五年内肉羊产业形式的发展规划(1)

2013-04-26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羊产业,努力提升发展水平,以“养殖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规范化、经济实现循环化”为发展方向,以“种足、养多、提质、增收,紧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特制定本规划。

  一、肉羊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重要性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肉羊产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抓手,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通过项目扶持,协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大户广泛参与,该产业雏形已基本形成。

  一是肉羊养殖量保持稳定增长。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市场羊肉高价位运行的驱动,肉羊养殖成为新的富民产业,并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截止6月底,全县羊存栏量达到16.37万只,出栏11.28万只,羊肉产量1692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4.7%,皮10万张,实现总产值1.5亿元。

  二是规模养殖已基本形成。随着发展草食畜牧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并在设施养殖高效益的推动下,肉羊产业突破了单一、小规模、分散养殖的传统发展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模式已初步形成,发展势头良好。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肉羊养殖场(小区)28个,年饲养20只以上养羊大户4000余户,养殖专业村50个。

  三是肉羊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向养殖场派驻科技特派员、技术人员下点现场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从良种羊引进、品种改良、标准化圈舍改建、饲草料调制、肉羊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养殖科技推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肉羊养殖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截止目前,标准化圈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年推广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全县共建羊改点180个,年引进调剂良种羊1200多只,年均完成肉羊改良2.5万只。

  四是中介服务市场化建设初步显现。在县畜牧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之下,现已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协会)20个,社员(会员)达140余户,全县肉羊及其产品交易市场10个。在合作社(协会)中介组织和市场运作之下,对调节肉羊生产与流通、促进产销衔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牧业收入、发挥规模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大量出售羔羊,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能繁母羊老龄化、生产周期加长、出栏率降低。

  二是生产管理水平落后,产业化开发层次低。农户传统型粗放式养羊习惯制约了科学、现代化肉羊育肥的发展进程,产业化程度低,结构单一,尽管我县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三是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县肉羊养殖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肉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滞后,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发展速度。尽管我县近几年通过项目、贷款等渠道对肉羊产业投入一定的资金,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发展规模养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普及推广,严重影响着肉羊产业的发展步伐。

  五是秸秆资源利用率低。养殖户对饲草料加工技术认识不足,秸秆资源转化利用率低。全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总产量40万吨,青贮、氨化推广10万吨,利用率仅占25%。

  六是肉羊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无标准化屠宰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条件不足,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水平提升缓慢。

  (三)发展的重要性

  肉羊产业是渭源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提高,肉羊生产今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将成为畜牧业结构调整、培育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羊肉价位呈现持续上涨势头,使得企业、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愿望空前高涨;肉羊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因此,通过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品牌引领、做强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养殖、做好精深加工及销售、延伸产业链条等途径,促进肉羊产业数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