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文学青年作文

2018-11-19 
文学青年今天,要是说谁是文学青年,基本会被视作另类。而在80年代,文学青年绝对是个褒义词,代表了有才情求上
 

文学青年

今天,要是说谁是文学青年,基本会被视作另类。而在80年代,文学青年绝对是个褒义词,代表了有才情求上进,那是一个全民读书的年代,一篇小说或一首诗可以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如果你不读点《人民文学》啥的,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搭腔,单位里有人在报纸杂志发一篇豆腐干,就被称作才子,会受到姑娘们一致青睐。

我那时在一所师范学校读书,学校里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很多,图书馆和阅览室在一栋老旧的教楼里,一到下课,一大群学生挤成一堆翻检借书卡,那情形很像觅食的鸟群。阅览室座位极少有空,新杂志也基本不会呆在书架上。有的书借到了,除了阅读还想抄录,必须夜以继日抢时间,靳以先生的《写作教程》,我就是趴在寝室木箱子上抄完的,整整用了两个大笔记本。后来,因为练字跟图书馆里的李老师混熟了,进到里面翻看过两回,这才晓得借书卡上的书连其中五分之一都不到。

学校成立了一个叫“碧湖”的文学社,每学期出一本杂志,稿子由各班选送,再由我们几个筛选,最后由校办工厂印刷。我们各班也办有班级小报,我请一位善书法的校领导题写了报名,和几个同道一起编辑排版、刻蜡纸油印,有时利用晚自习,几个人轮换刻好蜡纸,再跑到教务处印制,基本已到熄灯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我们两三个人呼哧呼哧地推着滚筒,嗤啦嗤啦地掀动纸张,那情形让我想起《挺进报》,想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心里涌动一阵热浪。

那份叫《晨星》的小报,总共印发了几期,我记不清楚了,无力为继的原因是缺少经费,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去播撒诗歌的种子。这样一来,《晨星》真的是寥若晨星,今天我很想收购一份当年的《晨星》,那上面不仅有我的处女作,也有当年我们对文学的那份纯真与激情。

星期天,我们几个人喜欢逛书店,特别爱到桥头书店转悠,那家书店文学类书籍多,我在里面买到了旧版的《故事新编》,新版的《红楼梦》。本来那天我是准备买棉衣的,进店一眼看见新出的《红楼梦》,前面有刘旦宅画的插图,十分精美,就立即买下,当晚枕着三大本新书入眠,也就忘了窗外的寒风。

那时诗人作家是明星,常常受邀到各地开讲座,除了在本校,我还到文化宫、党校听过几回,印象深刻的有本地作家陈峻峰和外地作家叶文玲。陈是我的老乡,他大致说了一下自己当兵、上学的经历,就用固始话朗诵起自己的诗作《痒痒的亲切》,真的让我心里痒痒的,情绪痒痒的,感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与亲切。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会抽空聚在一块品茗把盏,聊起当年,陈老一声喟叹,你是看着我变老的啊!叶文玲是浙江人,在河南生活了20多年,她给我们讲解自己构思的过程,列举了那篇写胡耀邦的散文《钓起一池春水》,让我记忆尤深,多年后我写一篇钓鱼的散文,标题就是借用她的。

受作家们的经验启发,我在假期开始留心收集素材。拜访周围的一些了解当地掌故的老人,记录下各种逸闻趣事,还骑车跑了周边几个县数十个乡村,访老红军,看旧宅子,听皮影戏,找民歌手,感觉自己整个假期忙碌而又充实。我们街道上补鞋的老牛,一肚子山歌酸曲,好跟女人斗嘴,我原本有些瞧不起他,后来为记录小调,几次去他住的破屋,一边听他自得其乐地哼唱,一边在本子上笔走龙蛇。

师范毕业的第一年,我意外分配到离家很远的乡下,周围很难找到一个说上话的人,有人告诉我街上中学有个熊老师也爱看书写作,冒雨找上门一谈,真的是一见如故,从此开始20多年的交往。有时开笔会相遇,我们还会聊起他住室后面的淮河故道,想起我们在河里划船,在岸上踏青,去村里喝酒的桩桩往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也许这种因文学而结成的友谊,已成绝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