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心和人物的心一起跳动
《新民晚报》曾刊登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的小学生郦思哲的《妈妈回来了》一文,只有104个字,现照录如下: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也许这令人难以置信,也许你会认为“冰心奖”是一个“水货”。其实,它是一个具有较高权威的大奖。那么此文获奖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实际上,是这篇文章以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征服了评委。
可以说,真实是最有征服力、最能打动人的。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 他把“情”和“文”的关系、“写”和“读”的关系,辩证得十分简明精要。 因此,作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写出真情、深情,以情感人。清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说过:"文非情不深"。意思是说,文章没有真实的感情就没有深度,就不能深入读者之心。所以我们说,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机、活力和生命。要想让文章产生感人的效果,那就要让你的心和人物的心一起跳动。
一、心里有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细枝末节上,可以说是爱之入微,怜之入心。哪怕是批评孩子,做父母的也是发之乎情。但是,学生写自己的父母,却常常文字苍白、空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爱”还是表层的,还没有把“爱”深植并内化在心灵里,还不会用“爱”的眼光去观察、品味、理解自己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是非心是十分重要的、迫切的。不只是爱父母,还要扩展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生活、爱生命,爱事业、爱正义等。 因为,我们写作文,看上去是在写别人,实际上我们的笔都是受自己的心支配的,是我们有了感受才去写的。所以说,我们也是在写自己的心,写自己的情意。我们爱的事,字里行间都是爱;恨的事,字里行间都是恨。因此,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自己要动感情。如果自己不感动,或者感情动得不深、不真、不强烈,那就不可能感染读者。爱,是真实感人的基础。
二、笔下有物
真情实感的载体——物,“有物”就是有内容。文章没有人物做的具体事,只有一个躯壳,无论如何是感染不了读者的。正是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成为了作文中的感染点,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读者随着文章中人物的作为而喜怒哀乐,接受所传递的真善美,摒弃所憎恶的假恶丑,进而深思、惊醒、感奋,这样文章就产生了影响力。需要说明一点:说到真情实感,并不都是使人读了“眼眶泛湿”或“热泪盈眶”。立意高远,能使人胸襟开阔,便以立意感人:气势磅礴,能使人油然感奋,便以气势感人:底蕴深沉,能使人遐思连绵,便以底蕴感人……这些都是感情所致。达到这样的境界,便能产生影响力了。
作文的素材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一是正面采取: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一些感人的事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我们要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把美好的意象与伴随着欢乐与痛苦,交织着甜美与酸楚的感受融会到一起,将思想的触角延伸到心灵深处,寻找自己的那份期盼和感动。只要选择好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它就能汩汩地流注于笔端。二是反面采取:生活并不都是馥郁的鲜花,也不都是浓香的美酒。它充满了酸甜苦辣,千般滋味。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抚摸一下生活留下的伤疤,描写我们经历的悲哀与不幸呢?事实上,悲剧的效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三、文中有细节
细节,是文章生命的微细胞,是生活感应的微神经,它在作文中有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过:“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情感中去。”细节最能动人心、显真情。“艺术起于至微”中的“至微”,指的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的典型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常常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我们正是要通过生动的传神的细节,来实现文章的真实感人效果。学生作文《父亲》中有两段细节描写: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就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烟锅。他小心地把奖状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烟锅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
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买了一包茶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重复着:“瞎闹,这孩子在城里学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紧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的阴影。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父亲忽然怔住了,嘴唇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一滴泪落在我的手上。他哭了…
这段文字,一是把细节生活化。选取的尽管是非常平凡的身边事,但能触动读者的心灵。二是把动作细化,延长过程,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父亲“蹲在前面欣赏,烟锅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因喜悦、激动而忘我的心情。而当他明白了儿子省下钱来为自己买茶叶时,那一连串的动作、神态的细化描写,用情至深,读来难免不给人以震撼。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真情能使文章具有灵性,生动感人。要想让学生敏锐和热情起来,必须要让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写为乐写,爱上写作,才能做到“手随心动,心随我动。”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为喜爱才能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