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学生真的是“笨”吗?作文

2017-08-18 
学生真的是“笨”吗?似乎再好的班级里也有“笨”学生。我们时不时总会有这样的牢骚:学生怎么这么笨呀,都讲了好多

学生真的是“笨”吗?

似乎再好的班级里也有“笨”学生。

我们时不时总会有这样的牢骚:学生怎么这么笨呀,都讲了好多遍了,就是记不住;不管你在课堂上再讲得天花乱坠,总会有那几个学生摇头晃脑,不知所云;批改作业的时候是最难过的时候,这学生都是咋啦,明明讲得很清楚,可是一写作业,啥也不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笨”学生,难道这些学生真的是“笨”吗?

上周我们讲到了被动语态。其实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语法的掌握的确是个难点,但是被动语态真的不算难,就像是公式一样,套用即可。被动语态的构成为“be + 过去分词”。在不同的时态中,过去分词保持不变,而be动词随着时态有不同的变化,如:am/ is/ are(一般现在时);was/ were (一般过去时);have/ has been( 现在完成时);am/ is/are being (现在进行时)等,若含有情态动词,则用“情态动词+ be + 过去分词”结构。变主动为被动或变被动为主动时 ,把原句的主语和宾语互换即可。比如:主动语态:人们说英语。People speak English in many countries. 被动语态:英语被说。English is spoken in many countries. 如此简单的语法现象,只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加上几道小练习,顺理成章就觉得学生就应该掌握的很好,不就是套用吗,宾语变主语,把动词被动一下。可是,当屁该学生的练习册时,无法想象,怎么会做错呢,怎么会写的一塌糊涂呢?不该呀,我可是讲得很是清楚呀,语速有那么的慢,有讲有练。合上所有学生的练习册,望着练习册封面的名字,难道有些学生真的是“笨”?“笨”的不开窍,不会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不会不知道ABC二十六个字母?

吃过饭的时候,拿了几本练习册走进教室,想抽查几个学生,揭开心底的谜团。“We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这不很简单的句子,主语与宾语一交换,动词被动,这个被动语态的句子就写出来了吗?Our classroom is cleaned every day.”我走到一位写错的同学面前,再讲一遍。本想学生一定会立刻就明白了,可是,我看到的却是该学生面脸的迷惑不解,很是无助的样子。“怎么?还是没有听懂?”我反问。“老师,啥是主语呀,啥是宾语呀?”学生小心翼翼的询问。“语文上没学过主谓宾,定状补吗?”“没有”。“我吃饭的主语是我,吃就是谓语动词,饭就是宾语。那么We plant many trees every year.这个句子中,we 就是主语,plant就是谓语动词,many trees就是宾语。”就这样,最最源头给该学生讲起了主谓宾,最终他微笑着,轻松的点点头说:“老师,这一次我真的懂啦,谢谢你!”我也豁然开朗,原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老师讲解的新东西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无法成功对接,中间有那么多的空洞,只有把这些空洞有效的补充,学生才能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构建自己新的知识框架,这时的学生接受的会最快,也就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聪明”学生。

皮亚杰认为, 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因此, 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增加知识量, 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吸收和同化所学的知识, 要让他们去理解。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应付考试, 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这将迫使学生主要依据记忆来学习。记忆而缺乏理解, 其结果只能是既不能学到知识, 也没有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强调认知发展是平衡不断建构的过程, 智力正是在有机体作用于环境( 同化作用) 和环境作用于有机体( 顺应作用) 两种机能作用下, 经过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循环往复, 才从低到高不断得以发展和丰富。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知识平衡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 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 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经验, 又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状态, 让学生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矛盾的兴趣, 最终获得新的平衡状态。只有这样, 学生的认知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活动才更加有效。

一直以为,老师应该多读些教育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却在阅读心理学书籍中豁然明白,原来老师更应该多读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似乎心理学才是我们教师做教育的最基本的基础。当阅读的书籍与自己的课堂有了共鸣,就有了反思,也许这时的自己就会有质的飞跃。

这时也豁然开朗,原来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笨”,只是知识的不衔接,无法构建,导致学生的听不懂,无法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容易多了。我们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呵护,更多的辅导;我们可以上使用“小组合作”,组内学习水平的不同,形成互补,多倾听,多帮助,多包容,组间再形成互助友好小组,让学习的激情再高涨,课堂深层次的东西自然会生成,老师乐于做导演,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那该是多美好的时光。

再也不要说学生“笨”,再也不要生气学生不理解,静下心来,多读些书,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反思,相信所有问题都会慢慢解决。为自己加油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