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超感知觉:通过不同于人类感观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感觉阀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阀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阀限:对两个刺激量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强光,最初刺眼,看清,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
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见,逐渐区分。感受性逐渐增高。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个人对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想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首因效应:人们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个人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现象。
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以声音代码形式储存,容量有限,保持有限。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图式: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的比较稳定的网络。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根据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
前摄干扰: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 后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旧信息回忆的抑制。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是可以言传的)。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一般是很难言传的)。
组块:是指人们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教师资格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