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利于明确具体内容。第三,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予提醒和帮助;及时向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面的反馈。如上所述,在这种教学策略中,是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有人认为,指导教学应该包括六个主要活动:第一,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第二,呈现新材料。第三,提供有指导的练习。第四,提供反馈和纠正。第五,提供独立的练习。第六,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例如,反馈、复习、补教,只要有必要就要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这些活动可以被看作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三是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四是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第一,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第二,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第三,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例如,他根据儿童踩跷跷板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砝码的数量和砝码离支点的距离,以此让儿童发现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如3X6—6X 3。他让儿童先动手,然后使用想象,最后用数字来表示。第四,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亲自去发现教材中那些隐含的东西,概括出结论,使这些新东西很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里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当学生具有成功所需的技能和动机时,发现学习技术最为有用。有人认为,发现教学在教基本技能时并不如指导教学效率高。因此,发现教学可以不作为常规基础课的首选教学策略,但是在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激发好奇心、鼓励自我指导的学习时,它能作为一种补充的程序。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材料是具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未被作人为的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并且由于现实问题往往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原理和概念,因此这些任务最好能体现学科交叉性;教学的过程要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似,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学生为了解决当前问题而学习它们,通过解决问题而深刻理解它们,并把这些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它们的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对学习结果的测验将融合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结果。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第一,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二是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合理安排。第二,密切配合,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每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第三,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转而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就,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因此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要想成功,团体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并且要帮助别人。第四,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互相尊重,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们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第五,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有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第一,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第二,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第三,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第四,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作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出现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l)是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者,可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所有个别化教学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相比,CAl具有这样几个优越性:第一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第二是即时反馈。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第四是自定步调。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某项学习任务的掌握水平,而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则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但无论其能力如何,只要花相应时间,他们都能获得通常意义上的一等或二等,达到掌握的标准。
基于这一理念,布卢姆等人主张,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小组课,它们通常需要1~10小时的学习时间。然后,教师编制一些形成性测验(即在学习之前或之中的成绩测验)。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测验(这些测验提供了学生对单元中的目标掌握情况的详细信息)来评价学生的最后能力。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下个单元的学习。若学生的成绩低于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采用掌握学习这个方法,学生的成绩是以成功完成内容单元所需时间而不是以在团体测验中的名次为依据的。学生的成绩仍然有差异,但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单元数或成功学完这些单元所花的时间。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教师资格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