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3.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答:(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①互相访问。
②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⑤学校有选择地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4)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香港一位企业家对新疆企业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深有感触:新疆许多企业的设备是一流的,但是生产出的产品却是二流、甚至三流的。这是为什么?他认为,关键是“人”。应该关注人的素质。
是的,缺少人才,劳动力整体素质低,阻碍了经济发展,是新疆人多年来不敢面对的现实。前几年曾因将“乌鲁木齐”错印成“鸟鲁木齐”,多了一点丢了一百万;又有个印刷厂将“驼峰”错印成“驴峰”,又扔掉了几百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家国有大企业与外商达成800万美元的出口生意,结果在与外商签合同时,经理喝酒过量竟然吐了外商一身,外商扭头扬长而去。有一年,国际市场上羊肠衣一度十分畅销。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该是很好的机遇,但新疆的一些企业却由于生产技术低下致使产品不合欧共体标准,从而痛失机遇。wWW.KAo8.Cc
众所周知,新疆是全国产棉“状元”,为了解决原料运输困难,1995年国家实施了“东锭西移”的宏伟战略。然而大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后,遇到的第一难题便是:无人操作。一朝一夕培训成千上万名技术工人,谈何容易,于是这一流的设备只能“半开半闲”。
新疆是富牧大区,但却生产不出像样的皮革制品,仅有的几家皮革加工厂纷纷关门停业,记者看到,花大价钱从意大利引进的一流制革机早已爬满了灰尘。牧民只有将皮革低价卖给“二道贩子”,再由他们贩往浙江等沿海地区加工,而加工好的皮革制品要想卖个好价钱,要想有足够份额的市场,还必须运回到新疆来卖,因为世人都知道“新疆是出羊皮的地方”,“肯定会有上等的皮衣”。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
①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这都是教育事业发展不缺少的基础条件。
②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首先是适应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一个国家的教育越普及、教育水平越高、教育与生产越有机结合,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就越高,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更快,成效也更为显著。普及、推广时间的缩短,也缩短了新技术的更新周期。因此,不仅是高等教育,即使是中等、初等教育,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的科普教育,在推动生产技术的更新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
(3)材料中所述的新疆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正是由于教育的落后,导致人才素质不高,从而制约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因而一定要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教师资格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