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略
2. A【解析】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识记结果往往是头尾好、中间差。
3. C【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4. D 【解析】创立示范法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示范法有许多优点,如成效快、适用情境广泛,还可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特别适合于集体心理治疗时应用。
5. D 【解析】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 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6. A 【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7. D 【解析】略
8. C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9. C 【解析】动作技能熟练后,动觉控制增强。
10.A 【解析】略
11.B 【解析】略
12.A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把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小。
13.D 【解析】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学习策略。
14.D 【解析】组织策略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15.D 【解析】略
16.C 【解析】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的阶段是操作整合,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7.C 【解析】略
18.D 【解析】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
19.C 【解析】略
20.B 【解析】l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量表”。
二、填空题
1.学习策略
2.认知结构
3.模象
4.教学媒体的特性
5.重组性迁移
6.常模和标准
7.态度
8.50
9.社会风气
10.对教师的期望
三、简答题
1.迁移的作用表现在: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①记忆术;
②做笔记;
③提问;
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心理健康的意义表现在:
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偿。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
②班级规模;
③班级的性质;
④对教师的期望。
5.搞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从如下方面着手: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应从如下方面予以考虑:
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的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一、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群体动力是指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
(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教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帮助形成认同感,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另外表扬和鼓励强化凝聚力,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称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教师应自觉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知识学习,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