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30.(P25~26)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1.(P82-83)
(1)教育预见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32.(P227-228),
(1)陶冶功能。
(2)育美功能。
(3)益智功能。
(4)健体功能。
隐性课程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对学生的发展起消极的影响作用。有意设计的隐性课程,一般说具有正向功能,即起积极的影响作用,但不排斥在某种情况下具有负向功能。
五、论述题
33.(P151-159)
(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不限于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已开始为当代的教育理论所重视。
(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结构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也即是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等方面的。
(5)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它使师生关系具有“私人性质”的非正式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
34.(P363-364)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向往未来、要求上进、极力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出现一些过失也是难免的。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改起来也快。故进行德育要注意正面教育、说服诱导,提高思想认识。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敢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的办法、“压”的方法去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对抗。所以,要像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自觉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就只能说服而不能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