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五(附答案)(1)

2012-05-29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雄辩术原理》

  D.《大教学论》

  E.《孟子》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E.施瓦布

  3.在古代教育体系中,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E.中国

  4.“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E.雅典

  5.“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心发展

  B.人是教育的产物

  C.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教育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E.教育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

  6.人力资本论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舒尔茨

  C.杜威

  D.马克思

  E.华勒

  7.学校文化是由( )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物质文化

  D.设施文化

  E.组织文化

  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E.斯宾塞

  9.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规律。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10.失明者一般有超乎常人的听觉,这一点可以用人身心发展的( )规律来解释。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11.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说明我们在教育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12.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载的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宜夸大( )的作用。A.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遗传素质

  E.社会教育

  13.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两种对立的观点是(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全面发展观

  D.素质教育论

  E.教师中心论

  14.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其指导意义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 )。

  A.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

  B.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C.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D.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E.教育目的的衡量作用

  15.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是(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E.党的十七大

  16.国务院规定,从2006年开始逐步免除西部、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此举对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对于西部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 )权的保护。

  A.人格尊严

  B.人身

  C.身心健康

  D.受教育

  E.学习

  17.( )在《今日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每个人未被知晓或沉睡的能力。

  A.加里宁

  B.凯洛夫

  C.华生

  D.查尔斯•赫梅尔

  E.苏霍姆林斯基

  18.教师的工作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专业性

  D.公益性

  E.系统性

  19.课程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按照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 )。

  A.必修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拓展型课程

  E.活动课程

  20.1918年( )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A.斯宾塞

  B.博比特

  C.拉尔夫•泰勒

  D.施瓦布

  E.布鲁纳

  21.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可以反映的教学的任务是( )。

  A.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B.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C.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E.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统一过程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许慎

  D.陶行知

  E.韩愈

  23.形式教育论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是( )。

  A.斯宾塞

  B.洛克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E.华生

  24.柏克赫斯特特创立的学制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E.特朗普制

  25.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的构成要素有( )。

  A.道德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法制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26.1995年颁布的( )规定了我国中学的德育目标。

  A.《中学生行为规范》

  B.《教育法》

  C.《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纲要》

  D.《中学德育大纲》

  E.《中学德育实施纲要》

  2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 )。

  A.人的社会化

  B.从他律到自律

  C.集体主义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E.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28.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倍尔

  D.华勒

  E.华生

  29.班主任作为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应该协调好( )等方面的关系。

  A.协调好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B.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C.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D.利用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影响学生

  E.利用社区中的人才和教育基地教育影响学生

  30.根据研究的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A.基础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C.评价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定量研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我国,最早把“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__________。

  2.东汉__________《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__________最早提出“学校文化”的概念。

  4.从世界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__________的要求。

  5.瑞士心理学家__________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6.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__________ 。

  7.__________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8.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___方向性。

  9.199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指出教师工作也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10.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__________,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1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__________。

  12.儒家思孟学派在__________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13.道德教育的——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14.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5.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___、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现代教育采取的是学习与工作分离的模式。

  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均衡的过程。

  3.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只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

  4.实践证明,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的理论是正确的。

  5.我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是在“六三三”学制实行以后。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怎样理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平台?

  2.简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3.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简述根椐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课程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2.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联系实际谈谈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