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一、写作B部分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评价目标
根据《大纲》规定:考生应根据题目以及写作提纲或规定的情境、图表、图画等写出大约200个词的短文。具体要求概括如下:
(1)内容切题,包含提纲或图画的全部要点和信息。所谓内容切题是指所写的短文切合题意,即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误解题目或曲解题意,写出来的短文答非所问就是跑题。另外,也要注意不漏掉提纲或图画中的要点和信息,如果提纲中给出了三个要点,考生却只写了两个要点,显然从内容上就不切题了。因此,审题是短文写作成败的关键。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写作要求,仔细琢磨题意,弄清题目以及写作提纲或规定情境、图表的内容范围,依此表达题目限定的中心思想,做到内容切题。
(2)表达清楚,意思连贯。表达清楚是指清楚地表达思想,而不是含糊其辞,使人不得要领。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思路清晰,运用恰当的语句表达意思。此外,还要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中心提出论点,摆出论据,使短文层次分明,合乎逻辑。意思连贯是指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自然,整体性强。考生应熟练运用连接词语来正确表达一个观点与另一观点之间的关系。
(3)用词正确,句式有变化,语言比较规范。语言比较规范是指在遣词造句中应符合英语语法和习惯用法。首先在词语运用上能够选用恰当的、能够准确表达意义的词,并能显示出一定的词汇量(用词面较宽);其次,写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范,没有重大语法错误,句式上多变,不要只用简单句或陈述句,应适当增加句子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有短句,也有长句,不仅有简单句,也有并列句、复合句等等。
(4)文章的长度符合要求。长度是指短文的字数。符合要求的字数应是160至200个词左右。
现将大纲对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摘录如下:
(1)20~17分。内容切题,包括题中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清楚表达其内涵,文字连贯;句式有变化,句子结构和用词正确。文章长度符合要求。
(2)16~13分。内容切题,包括题中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比较清楚地表达其内涵,文字基本连贯;句式有一定变化,句子结构和用词无重大错误;文章长度符合要求。
(3)12~9分。内容切题,基本包含题中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清楚地表达其内涵,句子结构和用词无重大错误。文章长度符合要求。
(4)8~5分。内容基本切题,基本包含题中所列三个方面的内容;语句可以理解,但有较多的句子结构和用词错误。文章长度基本符合要求。
(5)4~1分。基本按照要求写作,但只有少数句子可以理解。
(6)0分。文不切题,语句混乱,无法理解。
二、写作B部分材料的选择
(一)选择材料的特点
纵观历年试卷,写作的题目多集中在社会伦理、人生哲理、学校教育、人际关系交往、娱乐方式、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最近几年的命题多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有关,要求考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有所关注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从命题内容来看,其材料特点有:
1. 普遍性: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各种考生都有一定的体验,可以有感而发。比如2003年的温室里的花和2002年的中国与国际的交流。不管你身处何处,这些现象和变化都是中国人共同体验的。考题不会考查一部分考生熟悉,而另一部分考生不了解的内容。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敏感问题,一般不会涉及。
2. 教育性:论题有警示作用的,可让考生作深层思考。比如,有关人生哲理的2008年 “合作的重要性”,2007年的“乐观心态是成功的关键”,2004年的“终点又是新的起点”。
3. 社会性:社会关心的、典型的事。如2009年的题目是网络的“近”与“远”,2006年的题目是偶像崇拜,2005年则对赡养老人问题展开讨论,2003年的试题既可以讨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也可以谈孩子的教育问题,2002年的题目是中外文化交流问题。因此考生平时应关注社会性的问题,加深思考深度,并且阅读英文报纸,积累相关词汇。在近10年的考题中三分之一是正面现象的分析论证,如2004年的终点又是起点,2002年的“国际化交流”,2001年的“希望工程或爱心工程”。而其余的考题关注的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题目是有关负面问题的分析解决。
(二)作文的体裁
从体裁上看,近10年的作文都为论说文。论说文的特点是说议结合,一部分为对论题的说明,一部分为议论,或者夹叙夹议。这种写作的难点在于将说明或描写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衔接自然的文章。
下表为近十年考题特点的小结。
时间 |
中心思想 |
题材 |
类型 |
2009年 |
网络的“近”与“远” |
社会生活 |
图画式作文 |
2008年 |
合作的重要性 |
人生哲理 |
图画式作文 |
2007年 |
乐观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
人生哲理 |
图画式作文 |
2006年 |
偶像崇拜 |
社会生活 |
图画式作文 |
2005年 |
年轻人应该赡养父母 |
社会伦理 |
图画式作文 |
2004年 |
终点又是新的起点 |
人生哲理 |
图画式作文 |
2003年 |
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雨 |
教育或经济问题 |
图画式作文 |
2002年 |
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
文化与交流 |
图画式作文 |
2001年 |
困难的时候,人人都应该献爱心 |
社会伦理 |
图画式作文 |
2000年 |
自然生态平衡遭破坏 |
环境保护 |
图画式作文 |
三、写作B部分题型透
(一)图画式作文
从2000到2009年这十年间B部分写作考的都是图画式作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如:理解、推断和书面组织。由于它只允许考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描述、分析,这就避免考试时套用考试前背好的范文的现象的发生。图画常以漫画或照片的形式出现,有的图画还有题目和提示性文字,这是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图画的内容。从应试的角度看,审题、谋篇、语言是写好作文的三要素。命题,图画及题中的文字说明是用于审题的;而“写作要求”往往是针对布局谋篇的,同时写作要求也影响语言的分配。
1. 图画式作文的审题
第一,仔细研读作文指令,从题目中找出中心词,分析修饰词,从而准确地抓住题目的中心。考生首先要搞清楚作文的要求,如:是否有标题?标题是什么?是否有提纲?文章字数是多少等。然后,从作文的题目中理解命题者命题的主要意图。如2002年考题,题目为“Culture—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首先,中心词为“文化”,观察图片发现是一个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西方女孩的照片。从女孩那灿烂的笑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她的心里是多么的欣喜,而这种欣喜来自于对中国文化的感受。而后再看修饰词“本国的,国际的”,这进一步缩小写作范围为文化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反映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是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
第二,考生要注意题目中的文字说明,看文字说明要做到看清主、谓、宾。比如,2001年考题是“爱心是一盏灯,在越黑暗的地方越明亮”。很多考生写到了爱心的比较上,哪里要多给一些爱心,哪里要少给一些爱心,这就是偏题。之所以偏题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句子主语。这一句的主语是什么?自然是“爱心”。再看其谓语、宾语,可以看出本题是提倡在需要的地方献爱心。
第三,要认真解读图画,因为图画是作文的信息基础。如果说题目与文字提供了中心的骨,那么图画就提供了中心的肉。图画作文的中心思想通常体现在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画龙点睛的一句或几句话中。考生可以在抓住题目与说明文字的基础上,对图画进行抽象,点出图画的寓意。如2009年考题,我们看到了网络既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在人们之间竖起了隔膜。2006年考题,我们看到了对明星盲目的崇拜。2002年考题,我们可以看到欣喜——了解中国文化的欣喜。
2. 图画式作文的谋篇
作文的题干中会提出两到三项写作要求,考生在谋篇时要抓住这些要求。虽然图画式作文的写作要求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只涉及5个方面:描述图画、指明寓意、分析原因、联系实际、给出建议。不仅历年的考查内容有限,考查内容的个数也很相似,一般来说是考查3个考点。即使只有两条要求,实际上它常包含一个隐性条件,所以考生也要涉及3点才能把文章写透彻。比如2009年的考题要求:1) 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 2)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3) give your comments。由于这些写作要求类似于提纲,图画式作文也可以当做三段式的提纲作文。第一段用来描述图画并揭示出其寓意(寓意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可),第二段分析原因,最后一段发表评论或提出建议。篇幅的比例分配,第二、三段应是文章的重点,应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