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3年, 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性公司财务丑闻,使财务报告的公正性不断面临挑战。领袖企业如安然、世通和Global Crossing等的丑闻,使公众投资者震惊,并对投资银行分析师的判断产生了极大疑问。由此揭示的问题是,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的经理人和战略投资者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等,财务报告已超越了简单的数字罗列,成为经理人管理和沟通的工具。
那么,作为战略投资者,如何识别信息,理性质疑,并甄选出决策依据? 在过去多年的种种实际操作中,作为投资者和企业的顾问,我们看到,公司经营行为的多样化,投融资行为的复杂化,及随之而来的风险管理活动等等的陷阱,都给战略投资者认清财务报表、还原企业真实面目,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幕后到底有何玄虚,是最关键的一步。以下我们以近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从成本、销售收入以及其他几个潜在可操纵的因素,来探讨投资者应如何与企业经理人在财务报表上展开博弈。
成本,会成为操纵利润的蓄水池吗?
利润是反映经理人业绩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因此也是财报上陷阱最多之处。而在利润表现一栏,有左右其利润业绩的三个因素“成本核算、存货重估、摊销”,在任何一个因素上,公司的经理人都有可能人为地改动,达到虚报利润的目的。其中,成本核算决定了利润核算的公正性。那么战略投资者如何认识经理人在利润动机驱动下的报表成本呢?
LIFO与FIFO的技巧选择 近年来,成本核算可以成为制造利润的工具。经理人通过推迟采购时间,或者刻意改变核算方法来制造“报表利润”。具体而言,后进先出(LIFO)和先进先出 (FIFO) 是成本核算常用的方法。采购成本上升时,LIFO核算能增多售货成本来减少利润,并使历史库存“累积”潜在利润。经理人还可通过推迟采购时间将“累积”的利润转至需要时期的“报表利润”。反之,采购成本下降, FIFO增多售货成本并使库存反映为现值。经理人可根据采购成本的变化改为LIFO核算,从而产生经营情况不变时的“报表利润”。
对战略投资者而言, 他们在成本核算上要问的问题是:
成本核算方法是否符合行业动态?
如果经理人改变核算方法或设计采购时间,是否在人为地制造利润?
存货重估 存货重估能够改变成本核算,从而成为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如果库存的价值大规模改变,那么库存的重估 (Revaluation)将成为必然。重估通过存货准备金的调整,相应改变企业成本、利润。思科公司曾在2001年,对存货计提大规模贬值准备金,并在以后的两季中陆续调低准备金,此举被质疑为思科经理人蓄意将存货利用为利润的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