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复习指导 >

教师考试教育学概论:教育的经济功能(1)

2008-11-13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说来,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本章目的
  1.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和对经济的影响
  2.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和对政治的影响
  3.了解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4.了解教育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功能
  5.理解和掌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经济一词,在应用中有多种含义:有时是指经济基础,有时是指经济活动,有时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时指节约或节省等。我们这里讲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是指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而言的。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说来,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这首先是因为,现代教育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现代教育也把经济与生产作为它的基本市场,它所培养的人才,首先并且是大量的投入于经济和生产领域,为此,它从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中获得其基本动力。
  经济和生产的进步之所以越来越离不开教育,这是因为现代的生产日益成为科学的生产,成为科学物化的过程。而科技的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一)社会生产力规定教育培养的人的劳动能力的规格
  社会物质生产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客观需求,这种需求,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中是很不相同的。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身体,人既是制作和使用简单工具的劳动者,又是天然的劳动工具本身。劳动能力的生产和发展,主要是体力的自然增长和实际锻炼过程。到了古代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和手工业技艺的掌握和提高。这个过程是子承父业,师徒授受方式的世代相传和劳动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尚不需要学校教育的专门培养。工业革命打破了对技艺的保守,人们开始依靠知识代替和延伸人的体能进行生产。新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工作者比闭塞无知的农奴更有文化,更加伶俐,能够懂得机器和正确地使用机器。这种生产劳动者要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单靠在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开始直接向学校教育提出它的要求,使学校教育把培养从事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教育划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专为资产阶级子弟设立的学校,另一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设立的学校。这两个系统在入学年龄、学习内容、修业年限等方面均有不同。两条轨道,不相交叉,在教育史上称为双轨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取消了双轨制,除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外,主要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在生产中的不断应用,生产劳动智力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生产者劳动能力的规格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使生产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实现生产力中人与物二个因素的统一,即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要与生产资料的物质技术属性相一致。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决定了人的劳动能力再生产的每一次都必须在更高质量的水平上进行。
 
(二)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培养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为培养适应一定生产力要求的劳动者,使他们符合某种规格,就必须使受教育者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与培养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在古代,生产技术只是作为一种直接的生产经验被劳动者本人所掌握,体现在直接的生产方法中,而这种生产方法完全可以靠师傅带徒弟来传授,靠直接从事生产劳动来探索。因此,在以传授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内容中很少反映这种生产技术。那时的学校教育主要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宗教、音乐等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内容及语言、文字等工具性课程。即使安排某些自然科学内容也往往是为了形成学生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把它看作人文学科的一部分。西欧中世纪的僧侣学校开设的算术、几何、天文学等课程,隶属于神学的教学。
  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复杂的情况下,科技知识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6世纪中叶,在算术、几何、天文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学和力学;到19世纪又增加了代数、三角、植物、动物、物理、化学等等。以后,在高等学校有理工等科的专业设置。20 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有大批新课程和新专业涌现出来,有关科技知识方面的教学,越来越被置于重要地位。由于当代科技的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日益加速,使得科技知识新旧更替加快。为避免知识过窄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加强基础课程和设立大学科专业。 50年代末,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工业国家中,出现了自然科学教育内容与生产力、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严重情况。面对现实,人们自觉地掀起一股改革中小学课程的浪潮,强调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在教材中补充了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新发明、新成果,剔除了陈旧的部分,减少了经典学科内容的比重。
  与培养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还应包括一定的伦理规范,这一点在工业社会中表现得较明显。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们严守纪律,讲究效益,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尊重科技,珍惜时间。这些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伦理观念在劳动者身上的形成,对劳动能力在生产中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