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老吉看标杆化之路的方向(2)
这是一篇关于王老吉如何走标杆化之路的文章,3COME为您整理。
随着企业规模与实力的升级,竞争对手范围的扩大本是正常现象,但随着王老吉在饮料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而且高调提出要成为“中国饮料第一罐”,这使得饮料行业的众多宿老们如芒在背。企业的标杆化虽然使王老吉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但也使其自然而然成为舆论情绪容易攻击之目标。
细数饮料之外的行业,企业的自我标杆化情况其实屡出不穷,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冲动者期冀成为第一领导者,成为一呼万应的引领者,但许多企业往往看到的只是宏大目标远方的绮丽风光,但忘却在树立标杆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企业蒙上一层完美道德楷模的危机泡沫——当公众发现企业未能完全兑现作为道德楷模的要求时,愤懑的情绪必然汹涌而出,点滴的危机事件就可能迅速汇集成危机的汪洋大海,将那些未有足够准备的企业吞没,这正是企业标杆化过程的危险所在。
当企业成为标杆时,公众或行业对其品牌、产品、企业运营等各方面的正面期望值必然大大提升,对其点滴失误的苛刻或责难必然加倍,王老吉“夏枯草”事件只是为一直游弋但未找到突发口的公众情绪提供了发泄的渠道——在捐款门事件被逼公开道歉的王石、蒙牛三聚氰胺事件当众潸然泪下的牛根生,尽管二人一直是企业家的标杆以及楷模人物,但当他们的言论或行为失误之时,舆论的狂潮粗暴呼啸而至将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企业彻底淹没,不留一丝情面。
标杆化的企业就如背负了巨大舆论重压的蜗牛,人们对它的苛刻或者不理性的指责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回顾业界,卓越的企业都是在批评中修正前行的路线,卓越的企业都是在苛责中更加完善自己的运营。从这个角度看,“夏枯草”事件对于王老吉来说,不仅是一次危机的警示,也是一次反躬思考的机会:企业标杆化之路应该如何走才能更顺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