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四点体会 范文
整合审计资源,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既是对国家财政进行审计的内在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效用的前提。财政审计一体化不只是简单的人员重组,其最终目标是在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资源的合理调配、组合,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成果。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在2003年河北省专项审计调查中认真落实审计署"五年规划",积极开展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树立全局意识,成立了财政专项审计调查组,通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报告,实现了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此次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领导组织协调、统一调度是关键。我国目前的国家审计机关按业务分工划分为不同的业务部门,而一体化的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要克服各部门的行政、专业分割和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审计领域的差异,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加强组织协调,统一调度。因此,财政审计一体化必须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领导的组织协调作用,思路的提出,人员的调配,方案的审定,培训班的举办,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质量的督导等都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来抓,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审计项目、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审计信息和成果得到充分利用,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便于与审计对象沟通,使一体化的审计得到审计对象不同部门一体化的配合。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是基础。进一步深化财政收支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要提升审计成果,就必须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目前属于国家财政审计范畴的税收、行政事业、专项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卓有成效,但是各专业审计各自分工、独立进行,不能对国家财政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评价。这就要求财政审计工作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改变原有的组织形式和人员调配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财政审计一体化的观念,改变过去各个专业审计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过于专业化的局面,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提出建议。通过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掌握总体状况,着力从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分析问题;加强国税和海关审计,揭露和反映国税征管和海关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管理机制上分析和解决税收流失和执法腐败等问题,促进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
人员素质是保障。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效果的好坏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相关,为此要针对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审计人员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调配。近年来,审计机关相继录用了一批高素质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和法律方面的人才得到了充实。但目前财政审计人员构成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财政审计一体化的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财政预算管理人才和相应的工程技术、农林、水利等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在进行财政支出合理性及效益分析时受到很大制约。为此,我们应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在广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合作,选派业务骨干到对口财政、税收等业务部门学习,使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得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富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政审计的领域涉及到政府管理和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当前应结合审计力量的实际状况,对部分审计项目探索试行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配合审计的做法,这样既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效率,又可以通过传帮带培养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取得科学、真实、准确的审计证据奠定基础。
成果提升是目的。实施财政审计一体化后,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如京津冀特派办在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审计调查报告中提出的预算编制不完整、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就是通过对现有财政体制以及基础教育、支农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
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的,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机制、制定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各分项报告也改变以往就事论事的做法,对农业、教育等专项资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使用的效益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