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日常实时审计监管是指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对被审机构(各部、分支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连续、动态的常规性审计监督工作。通过了解被审机构的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出台新制度办法的合规性,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反映被审机构经营管理的最新变化。通过对基本业务经营数据的连续监控,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评价综合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
建立全方位日常实时审计监管制度是审计体制改革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审计重点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审计时效变化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一、全方位日常实时监管的目标、内容
开展全方位日常实时监管的目标应为:一是为分支行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日常监管系统的连续监测,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信息。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提供预警信号。通过监测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为现场稽核提供线索和依据。通过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评价,迅速捕捉到潜在的问题,为现场稽核有针对地选点和科学调配力量提供参考依据。
全方位日常实时监管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监管对象基本情况的把握,熟悉经营概况,了解经营全貌,保证日常监管的全面与客观。二是通过对监管对象基本业务经营数据的连续监控判断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评价综合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是通过了解监管对象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判断业务数据变化的合理性、出台的新制度办法的合规合理性,掌握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确保日常监管能够及时反映被审单位经营管理的最新变化。
二、全方位日常实时监管的实施
目前,由于经营信息的取得和传递还没有真正实现自动化,大部分资料不能由审计部门直接取得而是仍依赖被审计单位报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审计监管系统的程序尚在进一步开发中,如何保证其智能化和实用性,是软件开发人员和审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全方位日常监管的实施可以归纳为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个体系,完善一组程序,强化一项管理。
建立一套制度,是指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联系制度和日常监管结果的定期报告制度等。开展日常监管,需要了解被审计机构的基本情况,熟悉经营概况,了解经营全貌,随时掌握分支行经营管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被审计机构的配合,审计部门除了通过内部网络共享和取得数据信息外,还要通过制度规定的形式,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上报重大经营策略和业务经营数据,开展实时监控。同时作为与被审单位的反馈与沟通,应对监管的情况形成报告制度,定期出具日常监管报告并下达整改通知和管理建议书。
建立形成一个体系,是指评价和比较不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效果,监督和预测其发展趋势,首先应当确定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由于金融经营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必须用一整套互相关联的、具有综合性的监控监督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把金融经营状况和效果放在一个共同的领域里进行分析和判别,并对其作出客观的、切合实际的结论。监控指标的设置可按财务、资金、存款、贷款、表外和中间业务六大类设置,既要包括总量指标,又要包括人均指标。
完善一组程序,是指开发先进、实用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系统建设,一是要突出先进性,具有技术进步的前瞻性;二是要突出实用性,具有银行审计特色。
强化一项管理,是指审计部门要将日常监管工作形成的实施细则、操作规范及考核办法落到实处,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实施操作过程中的管理,保证日常监管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