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工程硕士 >

2012年工程硕士逻辑考试重点题型详解(2)

2012-05-30 
GCT逻辑考试重点题型分析

  [思考]

  甲:我准

  乙:不见得。

  甲:那你认为我不可能中奖?

  乙:我不这么认为。

  甲:你“两不可”,违反排中律。

  乙:你错误地理解了排中律。

  谁的说法成立?

  解析:

  乙所否定的两个命题是“甲必然中奖”和“甲不可能中奖(= 甲必然不中奖)”。这两个命题互相反对,并不互相矛盾,对此同时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5.在解题中的运用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上述相关知识在GCT-ME解题中的运用。

  [例1]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与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来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挂钟比电台标准时一天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

  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解析:答案是D。

  题干中提及的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前一个“三分钟”是与不准确的挂钟相对照的结果,因而是不准确的三分钟;后一个“三分钟”是与标准时间相对照的,是准确的三分钟。张先生的推断违反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例2]

  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亿1千万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动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解析:答案是B。

  题干所反驳的观点的结论是:到21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上升。

  题干对此所作的反驳实际上指出:上述观点把“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这两个相近的概念错误地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虽低于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以及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其实际死于艾滋病的人数仍可能多于发展中国家。因此,B项恰当地概括了题干中的反驳所使用的方法。其余各项均不恰当。-

  [例3]

  1-2基于以下题干: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1.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答案是B。

  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真话,由此又可推出“丁是主犯”。因此,丁说假话,作案的是丙和丁。

  2.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A. 甲是罪犯

  B. 乙是罪犯

  C. 丙或丁是罪犯

  D. 已知条件不一致,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解析:答案是D。

  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假话。由甲说假话,可得:丙不是罪犯。由丙说假话,可得: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犯。矛盾!-

  由丙说假话,得出: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犯,根据的是以下公式:

  (p q) (p q)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