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是建筑物电气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因建筑物遭受雷击而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异常运行。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类,本文仅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作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防雷;雷电流;防护区;电磁脉冲
一、雷电流的分类及雷电防护区的划分
(一)雷电流的分类直击雷: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或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产生强大的脉冲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电动力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配电线路、电气和电子设备,击死击伤人员,同时产生的强烈的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对周围的电气、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雷击电磁脉冲:雷击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之间和雷雨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产生的电磁感应、电磁辐射以及雷雨云与输电线静电感应电荷在雷击放电瞬间泄放,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通过连接建筑物内外的各种金属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电视天线等进入室内设备,使用电设备损害。
(二)雷电防护区雷电防护区(LPZOA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完全暴露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外,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并导走全部雷电流,雷击电磁场未得到任何屏蔽衰减,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雷电防护区(LI’ZOB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处在外部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内,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的直接雷击,但在本区内雷击电磁场强度仍没有衰减。
雷电防护区(LPz1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已经分流,比LPZOB区小,直击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为了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涌电流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影响,可增设后续雷电防护区LPZ2??n。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见图:
二、建筑物防雷保护措施
(一)防直击雷的措施
1、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 X 5m或6m ×4m。
2、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3、排放爆炸性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较大的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的接地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fl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按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fl。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三)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或一般塑料外皮电缆穿金属管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恺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fl;2、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om 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0,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3、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当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 ×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沿屋角、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
(四)防侧击雷的措施建筑物高于3om 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I1、从3om 起每隔不人丁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以防侧击雷;2、30m及以上外墙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避雷装置连接,以防侧击雷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