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作文 >

复习辅导: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1)

2011-08-31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很多优秀作文的价值恰恰在于对范围的突破。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很多优秀作文的价值恰恰在于对范围的突破。也曾经说,高考作文题目是面向生活的窗口,这说法也触及到了本质,但因比喻形式的表述,往往给人无非是一种文学想象的印象。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负责任地说,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构思、谋篇、成文的原点——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原点。考场作文是对这原点的演绎,是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生活的辐射。

  是对三则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的思辨,使我清楚地触摸到这一本质。

  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题十年(2002—2011),有三个作文题目很类似,都给了一组谈话材料,都有一个省略号。比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意味。三个作文题目,三个省略符号,鲜明地体现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文化特征,思辨一下也就具有了特殊的传承价值。套用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给出的定义:“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这三个作文题目的三个省略符号也可以称为“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符号”了。

  [2002年北京卷作文第一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 …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要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显然,给的“材料”用于启发考生思路,“要求”则是写作的根据。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几个同学”?应该是在四个(甲、乙、丙、丁)和九个之间。“一场世界杯足球赛”是谈话的由头,“规则”是谈话的内容。

  “同学甲”,从正面肯定“规则”的重要性,并从反面作了论证;

  “同学乙”,从反面论证“规则”的必要性,并推广到“规则”的普适性;

  “同学丙”,举例说明“规则”在某种情况下的局限性;

  “同学乙”的第二次发言,反驳“同学丙”,涉及“规则”的独特性;

  “同学丁”,补充“同学甲”“同学乙”,谈到“规则”的变通性。

  “……”则代表参加谈话的四个至九个同学中可能表达的对“规则”的有关看法,也可能涉及“规则”的其他属性。

  作文题目的要求是:“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既允许考生自主,又有明确制约;制约中还有开放——“含‘规则与……’”。“与什么”?命题老师解释。以“规则与西红柿”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只要作文写得好。

  与其说作文题目是划定考生表达思维的范围,莫如说是考生表达思维的原点。北京高考卷作文第一题,原点设置清晰而有弹性。这也就为阅卷领导小组制定评分细则,提供了稳妥的平台。可以说,北京市高考作文的题目和阅卷,为自主命题开了一个好头。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