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凭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而不久前,大陆作家莫言也一举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给中华文化再添异彩,同时也再次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中不朽的地位。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评表示,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李安莫言已明确指出,两岸正在共圆“中华梦”。
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
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两个几乎同龄的人,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东部小镇,一个出生在山东农村;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个祖辈为农民;一个留洋美国,一个土生土长。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由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两岸分别出发,殊途同归?
从成长经历来看,李安走的是精英路线,莫言则是草根路线。路线不同,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他们两人都遭遇过巨大的坎坷,莫言遭遇的是经济上的贫困和身份上的歧视,李安虽未被逼至生存的困境,却也曾经丢失“丈夫的气节”,赋闲在家被太太养了6年。
成功的路上哪能不经历风雨。可是,李安和莫言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这在当下的文化圈是少见的。龙应台说,李安的眼睛像一只小鹿,纯真、温柔而聪明。陈文茜说,李安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能看见每一个人的灵魂。
莫言也是个温和的人。话语不多,穿着朴素,为人低调。在获奖前夕对媒体封口,因为不想受到攻击。面对围堵的媒体记者,他一边着急地说,请记者做好准备工作再来,一边给记者们煮饺子吃。莫言是不同的典型,他属于道地的中国文化根底,没有留洋,写的也是实实在在中国地方的人物和生活。诺贝尔文学不同于奥斯卡,莫言不必先界闯出名号,只要文学元素够扎实,就有可能获。莫言时代的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和经济大步起飞的时刻,也正是社会惊惧于中国崛起的时刻。
温和的人,却喜欢冒险,这是李安和莫言在创作上的共性。从《推手》、《饮食男女》到《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总是跳来跳去的,他说自己喜欢不固定的状态,喜欢灰色地带。而莫言因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杀伤力的语言,也被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敢于冒险的作家。
在文学和电影中,冒险本身就具有故事性。李安和莫言都是擅于讲故事的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们都完成了走向世界的跨越。只不过李安跨越的是东西方文化,莫言跨越的是语言翻译这一关。
李安最终接过了代表着美国价值体系下大众文化的褒奖,莫言受到代表着欧洲价值体系下精英文化的认可。李安的少年,莫言的蛙,更多意义上是西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他们像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种缩影:被夹在东西方这两个文化巨人之间,时而合作、时而对抗,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命运。
看李安的电影越多,越失去描述他的能力。东方的、西方的、商业的、文艺的、精明的、单纯的……好像什么都有一点。莫言就不一样,他的复杂性体现在个体作品,整体风格是稳定的东方式,甚至是东方中最泥土的那一部分。
有人喜欢把他们的成功说成是中华文化对西方的征服,但更多冷静的人,期望来自欧美文化中的这种富有迷惑性挑战,能够再度激活起中华文化。
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中华文化对于世界而言,一直都蒙着神秘的色彩。因为李小龙的影响,中国的“功夫”曾经在社会风靡一时,但那只是表面、形式化的中华文化;因为嘻皮风的兴起,和禅学也一度受到人士的,不过传扬的也不是中华文化真正的。
两岸文化软实力正在大爆发,的“孔子书院”和的“书院”正以不同的内涵向世界进军,虽然只是中文、书法、国画、戏剧、武术的形式,但是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还有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如云门舞集、无垢舞剧团、优人神鼓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风靡两岸的剧《甄嬛传》也正准备进军美国市场,虽然有人认为输出的是封建、斗争等负面价值,毕竟那是历史宫廷剧,无损其戏剧价值。
美国是世界流行文化的龙头老大,李安在《卧虎藏龙》拿到4项后说,《卧虎藏龙》反刍回来,打破东西文化的藩篱,撞破好莱坞这座无形的墙。“任督两脉通了,可是七经八脉还没通,中间还有许多枝节有待努力。”《少年PI》的再度获,了李安融合东西文化的,从印度的文学、的3D、中国的哲思乃至普世的教揉合在一部剧中。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扩散之中,奇经八脉终有打通的一天。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站
高考频道:http://www.reader8.com/exam/gao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