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案例分析:提前上班途中受伤也算工伤
案例探讨之劳务派遣中各主体该怎么做?
在劳务派遣中,应由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回放:
某企业是国内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在生产管理管理环节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即在订单金额基础上,公司提留20%,以剩余的80%作为标的下达给下属制造工厂;工厂在此基础上实行独立核算,扣除成本后即为工厂利润。
但是,在工厂生产任务较为饱满的情况下,工厂会将部分超出生产能力且利润率较低的订单返回公司,由公司组织实施外包。这时,就由公司财务部预算员重新核算订单成本,实施外包,当然外包的前提是至少保证公司20%订单金额的提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预算员能够发现80%以内的成本压缩空间,则可进一步降低外包价格、提高公司利润。因此,为了鼓励预算员为公司争取利润,公司规定预算员可以从为公司争取的超出订单金额20%以上的部分提取15%作为奖励。
问题来了:虽然对于预算员的工作成果实施了提成性质的奖励,但是并不能阻止预算员与外包厂商联合作弊,因为预算员从外包厂商那里获得的回扣远远高于公司奖励,预算员的成本核算基本上都在订单金额80%以下浮动很小比例——这也是顺理成章的,就是因为利润率低才实行外包嘛?公司实际上在外包业务上几乎没有太多利润,但是公司却经常接到客户对于产品质量的投诉,这也是容易理解的,外包厂商总要在质量上将付出的"回扣"找回来。那么通过完善预算员的考核能否改变这个现状呢?如果要改,怎样的方案比较合适?公司的管理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诊断分析
虽然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于预算员的考核问题,但这并不能仅仅看做是绩效管理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包括有内部的监控机制问题、外包厂商管理问题、提成机制的改善等。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进行深度而又透彻的分析。
并不单纯的绩效管理问题
首先这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问题。因为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采购岗位,如何进行监控始终是一个问题。由于核算订单成本必须具备财务知识、同时还要熟悉企业生产过程,而公司财务部内的其他人员在后一个方面显然不能与预算员相比。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当然就比较方便了。
其次,案例中包含了外包厂商管理问题。该企业对外包厂商的管理主要通过预算员进行成本核算、以及合同管理实施;在质量管理方面,则仍然需要下属制造工厂进行管理。这在事实上造成了没有专门部门、人员对外包业务负有完全的、最终的责任。
此外,更为严重的是,除了预算员的提成机制,下属工厂没有任何动力做好质量控制。制造工厂很显然不会从产品质量把关中获得收益,责任权利完全不对等,制造工厂当然缺乏监管动力。或者,事情会走到另一个反面,工厂的质量检查人员也会同预算员一样被外包厂商的回扣收买、作弊。
后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公司为了20%的利润,实际上置一部分利润率较低的"小"单子的产品质量于不顾,导致了一定的质量问题,这从根本上都不利于企业品牌建设和长远发展。
最后,如果说这是一个绩效管理问题的话,那么就是完全的利润导向下的企业短期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如果仅仅是直线式的思考,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考核预算员、绩效如何与其收入挂钩问题上,必然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