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家人正在堂屋里啃黑馍,老头子望望大家说:
“我是快死的人了,留下粮食你们吃罢,我吃一餐野菜就行了。”
说着,用他干枯的手把自己得到的一块黑馍掰开,偷偷地分一大半给五岁的孙
子小宝,一小半给八岁的孙女招弟。孩子们正吃着,香兰看见,狠狠地打了招弟一
巴掌,还想打小宝,但又不忍,手在空中扬了扬,放了下来。招弟平常就吃不饱,
现在爷爷塞给自己小半个黑馍,还要挨一巴掌,就大哭起来。祖母看着伤心,也大
哭起来。香兰心中后悔,也忍不住哭起来。老头子在一旁流泪叹气,伤心地责备香
兰:
“迟早一家都会饿死。是我给孩子们吃的,唉,你打孩子做啥?我是快死的人
了,能让孩子们渡过这场大劫,咱们张家就有一线希望。”
这时,恰巧霍婆子从外面回来,照例又来到后院,把外边的消息告诉张家。她
知道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便告诉他们:明日东岳庙施粥,每人一碗。她说她是要去
的,又劝张成仁的母亲和香兰也去。起初香兰感到不好意思。霍婆子说:
“现在顾不了那么多,脸皮一厚,拿着碗挤进去,人家施舍一碗,就可以救一
天的命。”
香兰心想,小宝和招弟确实也饿得够可怜了,如能领到一碗粥,自己少吃一点,
回来救一救孩子们也是好的。这么想着,她就决定要跟霍婆子去。张成仁的妹妹德
秀听说嫂子要去,又想着目前一家人都在挨饥饿,便对母亲说:
“妈,我也随着你们一道去。”
霍婆子说:“姑娘,你只管拿着碗去。乱世年头,讲什么大闺女不能出三门四
户。常言道,‘大街上走着贞节女’。只要自己行得端,立得正,怕什么?何况这
是领粥去,又不是去闲逛大街。像我这个人,三十多岁时就守寡,婆家娘家全无依
靠,既要为丈夫守节,又要吃饭,十几年来自家天天抛头露面,为生活奔波。尽管
我串东家,走西家,可是没人对我拨弹一个字。姑娘,有你霍大娘跟着你,你明天
只管去。”
德秀的妈妈听霍婆子这么一说,又想着孩子们确实快饿倒了,就同意让德秀明
日也去。
第二天,正是六月初七,天还不明,东岳庙东西长街上和附近的街道上已经挤
满了人。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干脆躺在地上。那躺在地上和靠墙而坐的都是
已经饿得没有力气的饥民。到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到处都有小孩子在叫着饿,
还有抽泣声、啼哭声、呼喊声、吵嚷声。人越来越多,到底有几万人,谁也不清楚。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大黑瓦碗或粗磁碗。开封官府故意在东岳庙施粥,看似一片
善心,其实是欺哄小民,敷衍塞责。如果真心要救救百姓,为什么不分在十个八个
地方施粥呢?分散之后,不是方便了百姓么?所以领粥的百姓最初都是怀着对官府
感恩的心情而来,后来看到人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抱怨起来,说:
“像这样情形,有多少人能领到一碗粥呢?”
1253
天明以后,饥民更从各个方向像潮水般地汇集到东岳庙来。东岳庙附近本来已
经人群拥挤,密密麻麻,不能透风,可是外面的人还在挤进来,已经有老人和小孩
被挤伤。挤倒,然而很久都没有开始施粥。一直等到巳时过后,上边烈日当空,人
人饥饿干渴,有的人已经奄奄一息,倒了下去,有的人害怕倒下去后再也爬不起来,
只得拄着棍子,互相搀扶。终于等到了施粥的时候,大家都拼命向前拥挤,每个人
都伸长干枯的手,每个手上都拿着一个大黑瓦碗或粗磁碗,每个人都巴不得把手伸
得比别人更长一些。可是许多瘦弱的老人和孩子,不但挤不上去,反而被别人挤往
后边,有的被挤倒地上,随即发生了互相践踏的事情。有的地方因为人群拥挤而互
相厮打。哭声、骂声、惨叫声、厮打声,混成一片。
香兰半夜就起来准备,她用杂面蒸了几个馍,留给公公、丈夫、招弟和小宝,
一人一个,她同婆婆、妹妹每人吃半个,然后随着霍婆子出门。在出门之前,她又
望了正在沉睡的招弟和小宝一眼,在小宝的脸颊上轻轻地吻了一下。看到孩子消瘦
的面庞,她止不住滚下眼泪。
天色麻麻亮,还有星星。在往日这个时候,院子里已不断地有鸡叫声。如今所
有的鸡都被杀了,反正自己不杀,别人也会偷,而且留着也没有粮食喂。杀了以后,
一家人慢慢地吃了好几天,但从此小宝就没有鸡蛋吃了,院里也再听不到一点鸡声。
她们在寂静中穿过院子,来到大门口。那只小花狗也跟着她们跑到大门口,但是她
们走出大门后,它却不敢跨过门槛,胆怯地朝外望一望,就赶快退了回来。三天以
前,大黄狗被几个兵了闯进来硬行拖走了,拖走时一路惨叫,直到走出大门很远,
还从胡同里传来可怜的叫声。这给小花狗的印象很深,从此只要有生人来,它就夹
住尾巴,浑身打颤,赶快逃走,而且再也不敢跑出大门,只敢站在门里边,朝空荡
荡的街上偷偷张望。
张成仁送她们出来,一直望着她们去远了,才把大门关好。想着自己的妻子和
妹妹从来没有到人群中抛头露面过,而现在只好跟着霍婆子一起去领粥,他既感到
伤心,又感到不放心。回到内院西屋,他无心再睡,可是没有灯油,又不能点灯读
书,只好坐在桌边,等待天亮。在黑暗中,他不禁又默默地想着:今年能不能再参
加乡试?大概不能了。那么,下次乡试一等又是三年。这么想着,他伤心地摇摇头,
长叹了一口气。本来他是每天早上都要起来练字的,多年的教书生活,使他养成了
晚睡早起的习惯。但现在天还未明,无法写字,他只好在心里默诵读过的八股文和
古文。读着读着,他就习惯地摇头晃脑,诵声琅琅,很富于抑扬顿挫。摹然想到如
今正是围城的日子,全城几十万生灵都是朝不保夕,全在忧愁凄惶中,他这样天不
明就读书,被邻居们听见不好。于是他改为默诵,不敢再出声音了。
天明以后,他开始研墨写字,写了三十个大字,又写了两百个小字,完成了每
天的功课。又过了一阵,招弟和小宝醒来,用带哭的声音喊着:
“饿!饿!我饿!”
“不要哭,我弄东西给你们吃。”
张成仁安慰了孩子们几句,就到厨房里去烧开水。家里柴火早已经烧光了,只
好劈家具当柴烧。开水烧好后,他先端一碗送到父亲床前,请父亲就着开水吃点干
馍。近两三天,老头子的身体比先前更差了,看见儿子送开水来,就挣扎着从床上
靠起来,说道:
“你不要多为我操心。我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也是该死的人了。看来这次开封
被围,不是短时间能够了结的。等到开封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这城会不攻自破。”
他又压低声音说:“围城久了,说不定城里会有内变。不管怎样,你要把小宝照顾
好,咱张家就有希望。你媳妇是个贤慧人,宁死你们不要离开。你们一起千方百计
保住小宝,我们张家就不会断子绝孙。我是家中累赘,你不要太管我。我早死一天,
你们可以少操一份儿心。你们,儿呀,要好生照料小宝!”
张成仁听了,十分难过,一面哽咽,一面拿话安慰老人。老头子吃了几口,就
不肯再吃了。张成仁又回到厨房,端了两碗水,让招弟和小宝也起来喝水、吃馍,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他自己也用开水泡了一些馍吃。一面吃一面想着父
亲刚才说的话,暗自伤心,流下了眼泪。后来他随手取了一本书,一面看一面圈点,
左手仍然拿着那个黑馍慢慢地啃着。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忽然看见小宝正站
在他的身边,两个圆眼睛直溜溜地望着他手中的馍。小宝的后面站着招弟,招弟旁
边是那只小花狗,眼睛也都望着他手中的馍。特别显得可怜的是招弟,这个孩子从
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不能同弟弟相比,弟弟是男孩,自己是女孩,
所以什么事情她总是让弟弟。刚才,父亲把母亲留下的黑馍给了她和弟弟一人一个,
弟弟没有吃饱,她也没有吃饱,可是她还是把自己的馍分了小半个给弟弟。如今见
弟弟站在父亲身边,望着父亲,她不想过来,但又忍不住,也站到弟弟后边来。张
成仁望着孩子们期望的眼睛,便把自己吃剩的馍又分了一半给小宝,另一半给招弟。
小宝接过馍,立刻说道:
“爹,你的馍上有许多墨汁。”
张成仁低头一看,果然有许多墨汁,是他刚才看书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将砚瓦
中的墨汁当成了往日吃惯的辣椒汁,用馍蘸墨汁吃了几口。他哄着孩子说:
“小宝,你吃吧,吃了墨汁读书心灵,长大就能考取功名。吃吧。”
小花狗在张成仁分馍时几次摇动尾巴,但最后发现没有它的份儿,失望地走了。
孩子们也跑了出去。张成仁继续看书,感到肚中十分饥饿。他知道香兰另外还
藏着馍,那是她平时自己省下的一份,但是他不愿动它。心中饿得发慌,只好再喝
些开水。
时间慢慢地过去,日头移到正南了。以前,这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可是现在家
里什么也没有,自己一直在饿着。孩子们虽然早上吃了一些馍,现在也饿得有气无
力,不愿意玩了。招弟一声不响地坐在屋角。小宝不时地向张成仁哭道:“我饿!
我饿!”他只好把小宝搂在怀里,拿些别的话哄他。
中午过去了,母亲、妻子、妹妹都还没有回来,到底领到粥没有呢?他越想越
觉得放心不下:妈妈年纪大了,近来身体也很弱;妻子和妹妹都是没有出过门的人,
到了那样人山人海的地方,会不会出事呢?于是他又走到大门口,打开大门向胡同
中张望了一阵。她们仍然没有踪影。他心中七上八下地回到里屋,想看书,看不下
去。
大约未时过后,他忽然听见前院有叩门声,赶快跑出去把大门打开,果然是母
亲和香兰、德秀回来了。霍婆子没有回来。母亲是由香兰、德秀搀扶着回来的。张
成仁见状,大吃一惊,赶紧上前把母亲搀住,扶进堂屋坐下,忙问是怎么回事。香
兰和德秀把经过情形说了一遍,他才知道在开始领粥的时候,人群一拥向前,将母
亲挤倒地上。幸赖霍婆子竭力相救,才爬了起来,但已经被踩伤了。德秀也被人群
挤到一边去了,只有香兰拼命挤上前去,领到了一碗粥,三个人分吃了。霍婆子也
领到了一碗粥,倒在她们的碗里,让她们带回给爷爷和孩子们吃,她自己又拿着空
碗挤向前去,说是要再领一碗带回来给王铁口的老婆吃。
这时老头子从里间床上爬起来,拄着棍子出来。一见老妻伤得很重,不禁哭了
起来。成仁、香兰、德秀也哭了起来。招弟和小宝也偎在香兰的身边哭。香兰边哭
边把霍婆子给的那碗粥又分成几份,捧给公公一份,剩下的给了丈夫、小宝和招弟。
回到自己的房里,她感到浑身无力,头晕心慌,只出虚汗,便靠在床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张成仁回到房里。他知道香兰累了一天,没有吃什么东西,饿昏了。
他的心中十分难过,责备香兰不该总是把自己的一份馍省下来,偷偷地塞给他和小
宝。但他不敢大声说,怕被父母听见。香兰比刚才更觉头昏,两眼冒出金星,听了
成仁的抱怨,她忍不住望望自己藏着黑馍的地方,仍然不愿去取。趁着张成仁又走
出去的当儿,她走到一个瓦缸旁,从里边抓起一把糠来,放在碗里,用凉水拌了拌,
吃了下去。尽管那糠难以下咽,但吃下去后,过了一阵,头昏就好了一些,眼睛也
不再冒金星了。后来,张成仁又回进房来,见她稍好一点,含着泪对她小声说道:
“小宝娘,看来爹的病不会好了,也许活不多久了;娘给踩伤,看来也很难好
起来。如今最可怜的是小宝。一个五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何能够让他
饿着?他是家里的命根子啊!”
香兰悲哀地望望丈夫,说:“我们两个也不一定能逃过这一劫。没有了大人,
孩子怎么过活下去?”
成仁说:“不管怎么,咱们总得让小宝活下去。只要留下小宝,咱张家就不会
断根。”
香兰半天不说一句话,后来,忽然愤愤地冒出一句:“人家姓李的和姓朱的争
天下,把咱们百姓也拖在里头,叫咱们怎么活?”
成仁从来没有听他媳妇说过这样的话,感到吃惊,问道:“你怎么会说这样的
话?是谁告你说的?”
“领粥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这样议论,说姓李的和姓朱的争天下,苦了咱们小
百姓。”
“小宝娘你可不要乱说!姓朱的是当今皇上。我们读书人总要有一个忠心,宁
死不能对皇上有丝毫怨言,君君臣臣,做臣民的只能讲一个‘忠’字。”
香兰不敢分辩,心里总觉得这个“忠”字十分渺茫,不能当饭吃。可是她自从
结婚以来,没有违背过丈夫的意思,所以尽管心里有许多疑问,也不敢说出口来。
官府在东岳庙施粥,一共三天。第一天,老弱和儿童被践踏死的有几十人,挤
伤踏伤的有几百人;很多人等了一整天,领不到一碗粥,倒卧路旁,呻吟哀号。第
二天,黄澍派出一名典史,率领乡约五人、社长一人、吏目三人,带着许多衙役和
丁勇,维持秩序。但情况仍然很乱,挤倒挤伤的人还是不少。初九又施了一天粥,
以后就停止了。
在初八、初九这两天,香兰又随着霍婆子半夜就往东岳庙去,先占好地方,守
候在粥厂前边,所以每次都抢到了一碗粥。但是妹妹德秀从第二天起就不愿去了,
她没有说出原因。父母因为她是未出阁的姑娘,也不勉强她去。霍婆子和香兰心照
不宣,都知道一定是在昨天向前挤的时候,有什么年轻男子趁机会在她身上摸了一
把,所以这姑娘宁愿饿死也不愿再去。
施粥停止以后,开封百姓更加感到绝望。其实并不是他们能够靠着施粥活命,
而是因为这施粥一停止,就意味着开封从此进人了绝粮的可怕时期。过了一天,官
府要搜粮的谣言传遍全城,有些地方确实已经开始搜粮,现在除了个别达官贵人和
有钱有势的乡绅之外,一般平民百姓,包括一些殷实人家,人人感到恐慌,担心什
么时候会来搜粮,把秘密贮存的救命粮食都搜去,大家就只好饿死。
张成仁家中的粗细粮食不到一石,大部分是在义军重新围攻开封后,设法抢购
来的。如今要搜粮的风也吹到了他们这里。当天夜里,趁着更深人静,张成仁夫妇
将这些救命宝贝装进缸中,埋到地下。夫妇两个都是久饿之人,身子无力,加上成
仁又是一个自幼读书的人,没有劳动过。所以等他们在茅厕的墙根下挖好坑,埋下
缸,又填上土,天已经亮了。成仁累得直喘气,浑身虚汗,回到屋中,跌在一把椅
子上,叹口气说:
“唉,要是老二在家就好了。”
香兰说:“他们守城,五天一轮。他已经去了四天,今天该下城回来了。”
正说话间,临街大门上有轻轻的敲门声,随即又传来王铁口的咳嗽声。香兰赶
紧跑出去开了大门。王铁口手上拿着两个馍,走了进来。这两个馍比较白,原来是
昨天他上藩台衙门卜卦,临走时人家送了他几个馍。在目前,送馍的事已经很难得
了。他把两个馍递给香兰。香兰连声道谢,赶紧把一个送到上房,留下一个,准备
让丈夫、小宝和招弟分吃。
张成仁给王铁口倒了一碗开水,问道:“铁口大哥,你去抚台衙门卜卦,到底
吉凶如何?开封有无要命风险?”
王铁口哈哈大笑,说:“老弟,目前我们都不晓得开封将会如何。实话对你说
吧:卜卦有时准,有时不准。要真是那么准,卜卦的人都可以做官了,何必还来摆
摊子?你问开封将来有没有破城的危险,我自己也不知道,只能说,到时再说吧。
不过我对那些做官的富人说起来,总要找些吉利的话安慰他们,使他们宽心。如果
我说,李闯王必进开封,那岂不是惹祸上身?我们都不是很久的人了,何必那样自
找麻烦呢?这是对你老弟说的实话。”
张成仁又问:“可有什么新的消息?”
王铁口说:“我给你看样东西。”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成仁过目。
成仁打开一看,原来是李自成的一个晓谕,上面写道:
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李谕:照得①开封被困,细民无罪。顷据探报,饥民倒卧
街衢,老弱死者日众。本大元帅出自农家,深知百姓疾苦;原为吊民代罪,提兵莅
豫,岂忍省会士庶,尽成饿殍!今特照告城中官绅:自明日起,每日日出后放妇孺
老弱出五门采青,日落之前回城。义军巡逻游骑不再到大堤以内,对走近大堤采青
者妥为保护。倘有城中兵勇混迹其间,意图窥伺骚扰,定予捕斩不赦。切切此谕!
①照得——明、清到民国年间,下行公文和官府布告,开始时常用“照得”二
字,成为习惯格式。
张成仁看过这一道晓谕抄件,沉默不语,他不明白李闯王的用意是真是假。按
一般常理推测,既然是围困开封,就应当把城内因得没有办法,不攻自破;怎么会
忽然自己提出来,让城里的老弱妇女出五门采青?这不是困死,而是放生。自古哪
有这样的道理?他不能相信李自成会这样仁义,但晓谕又是明明白白地这么写着,
使他感到摸不着头脑。
香兰在丈夫看晓谕的时候,站在身后也看晓谕。她识字不多,不能看懂,但丈
夫念出来的晓谕,她听得明白。这时她望望丈夫,又望望王铁口,小声问道:
“李闯王真会这样仁义么?”
张成仁脱口而出:“不知这门葫芦里卖的啥药?”
王铁口捻着胡子,慢慢说道:“我看这个晓谕是出自诚意。”
成仁问道:“何以见得?天下竟有这样仁义的流贼?”
王铁口笑了一笑,说:“成仁,你是秀才出身,应该知道有句俗话,叫做‘胜
者王侯败者贼’,安知今天这个流贼就永远是流贼?”他看见张成仁一脸惶惑的神
情,便接着放低了声音说:“如今的贼就比官军讲仁义,不像官军扰民,所以才有
‘贼过如杭,兵过如篦’之谣。这句民谣很流行,难道你没有听说过?”
张成仁摇摇头:“竟然如此?”
“早已如此,岂自今日!”
“可是……”
“成仁,你这个人只晓得读书,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外边的事儿你不打听,只怕耽误了你的举业①。别人的话送到你耳朵里头,你都只
当耳旁风!”
①举业——科举时代,学习有关科举考试的学业
张成仁叹了口气:“唉,读书人没有用,一脑袋四书五经……”
王铁口赶快截住说:“不然,不然。只要能过此围城大劫,你不愁没有登科扬
名的日子。不管谁坐江山,都得用读书人,都得举行乡试、会试,选拔人才,你愁
什么?”
张成仁感慨地说:“可是我自幼读圣贤书,略知忠君之义……”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又被王铁口拦腰打断:“嗨!老弟,你又糊涂了,你不过
是个秀才,又没有吃朝廷一天俸禄,犯不着死抱着‘忠君’二字。”
张成仁被王铁口一句话抢白得说不出话来,心里也觉得王铁口说得有理。确实,
自己没吃过朝廷一天俸禄,三次乡试都没有中,至今还是个白衣秀才,算不上大明
皇上的臣子。这“忠君”可以讲,也可以不讲,和那些已经做了官的人到底不一样。
可是这种想法,他还是不愿说出口,仿佛有了这种想法,违背了自幼所受的圣贤教
导。于是,他又问道:
“外边对这晓谕有何议论?”
“外边么?十个人有九个人认为,李闯王准许百姓出城采青是出自真心,连官
府也……”
“官府如何?”
“官府也信以为真。”
“何以见得官府也信以为真?”
王铁口笑道:“你真是坐在鼓里!刚才官府已经出了告示,严禁闯王的晓谕流
传民间,倘有私传晓谕者一律问斩,还严禁谣言。看起来,这是官府害怕李自成争
取民心。可是它另外出了一通告示,晓谕百姓:从明天起,每日放妇女老弱出城采
青。一交卯时,五门齐开,戌时关闭城门。这不是连官府也相信李闯王的晓谕么?
可是它一字不提是李闯王的晓谕,只说这是上宪出自恫瘝百姓之心,特施恩惠。”
张成仁听了连连点头,心中开始恍然,觉得目前局面确实与他原来想象的完全
不同。可是他还是有点担心,便又问道:
“会不会有贼兵混进城来?”
王铁口淡淡一笑:“成仁,你放心吧,城门稽查森严,青壮男人不准出去,也
不准进来,何惧之有?你真是多操心啊!”
大门上传来叩门声,王铁口正要回家去看看瘫痪的妻子,便顺便出去开了门。
进来的是霍婆子,她同王铁口站在前院小声说了一阵,又把自己的破篮子放回东屋,
然后来到内院西屋,将明天要放妇女老弱出城采育的事告诉张成仁夫妇,并说她明
天也要出城采青,将替他们带回来一把野菜。
香兰望望丈夫,意思是问:她是不是也可以跟着霍大婶出城采青。张成仁十分
犹豫,觉得放心不下,半天不说一个字。霍婆子见他拿不定主意,便对香兰说:
“你明天暂不要跟我出城。你同我不一样,你是年轻人,不像我已经是老婆子
了。何况我的脚又大,走惯了路。你再等两天看看,要是真的出城去没有事儿,闯
王的人马确实保护城中的采青妇女,那时你再随我出城不妨。”
香兰本来心中也有点害怕,听霍婆子这么一说,就决定不去了。她轻声问道:
“霍大婶,你要出哪道门啊?”
霍婆子胸有成竹地说:“出西门。”
张成仁问:“为什么不出宋门或南门?这两道门都离得近些。或者出百门也可
以。西门那么远,你为什么要从那里出城呢?”
霍婆子笑着说:“你真是个秀才先生。我可仔细想过了:上次开封被围,曹操
的人马驻在东边和南边,宋门外和南门外都驻扎有曹操的人马,游骑也常到曹门外。
这一次,看来他们还会在禹王台一带驻扎老营,虽说我是老婆子,可也不得不小心
啊!”
张成仁笑道:“大婶,你既是大老婆子,还怕他们么?”
霍婆子也笑起来,说:“看你说的,虽然大婶是个老婆子,其实也只有四十几
岁,不到五十。常言道:‘吃粮当兵满三年,看见母猪当貂蝉。’那曹操的人马军
纪向来不好,能掳掠年轻妇女当然掳掠年轻妇女,掳不到时说不定连年纪大的也一
样拉去。你大婶还想死后清清白白地去见你霍大叔,所以我宁肯多走几里路,要出
西门采青。”
成仁夫妇听了霍大婶这番话,感到很有道理。香兰又说道:
“霍大婶,你明天出城去试一试。倘若有年轻的娘儿们出城采青,没有出事,
我后天也随你去。如今救一家人的性命要紧。”
“你别急。我明天出城打算走远一点,摸摸实情。倘若一切无碍,闯王人马看
见采育的妇女们确实规规矩矩,尽心保护,以后我一定带你出城。”
香兰和成仁都从心里感激霍婆子,连声说道:“这样好,这样好,过两天后跟
你出城。”
第二天五更,天还没亮,霍婆子就动身了。香兰也早早起来,将她送到大门口,
望着她走出小街,一直望到看不见她的影子,方才闩好大门,心里暗暗祝祷着霍婆
子黄昏时平安归来。回到里屋,她望望还在熟睡的两个孩子,看着他们都饿得面黄
肌瘦,她是多么盼望也出城去采青啊!
霍婆子沿着大街小巷走了几里路,当来到开封西门时,太阳已经有城头那么高
了。城头上和城门洞站着许多兵丁,都有军官带领,还有许多了壮,由绅士们带领。
城门开了一条缝,只能过下一个人。吊桥已经放下来了。专门有一二十人在城头上
管着绞吊桥的绳索。
采青的人正在陆续出城,但是城门口并不拥挤。因为是第一天放人出城,大家
都小心谨慎,很不放心。尤其是年轻妇女,大都不敢出来。虽有一些少妇被饥饿逼
得没有办法走出城来,那都是容貌比较丑的,穿着破烂的衣裙,故意连头也不梳,
脸也不洗。其余大部分是老头子、老太婆,拄着拐棍,㧟着篮子。也有不少小孩跟
着大人出城,但都是男孩和十岁以下的小女孩,十岁以上的女孩几乎没有。两次开
封被围,老百姓还没有一次像这样在战争期间出城采青。今天是第一遭,到底出城
后是吉是凶,大家的心中都没有底儿。而且大家不仅害怕闯王人马,也害怕城里的
官军和义勇。
看到这种情形,霍婆子暗中庆幸她没有贸然带香兰一起出来。她想,香兰年纪
又轻,长得又使,万一有个好歹,她怎么对得起张家一家人啊!
过了吊桥,就是西关。原来这里有一条街道,一大排房子,如今全光了。那还
是开封第二次围城时候,城中官绅乘着闯王人马还未到达,下令把这里的房屋全烧
毁了,为的是不让义军占领西关,站在房子上向城中打炮。当二月中旬开封解围之
后,官府又干脆下令把这里所有的砖墙都拆了,将砖头运进城内,一部分砖头用来
在空地上盖临时的棚子住人,一部分运上城头作为守城的武器。西关的树木也都锯
光了,如今只看见一片空旷。
霍婆子过了西关,来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向四处张望。她原以为在西关外
会遇见闯王的人马或一些游骑,所以一路走着,心里总有些七上八下;没有想到竟
是一片旷野,直到三四里外的大堤边,都不见一个走动的人,更没有看见一个李自
成的人马。霍婆子又举目向远处看看,因为有大堤隔住,看不见什么动静,只是大
堤外的某些高处,分明有义军的旗帜在阳光下飘动。霍婆子更放了心,想道:“李
闯王果然军纪严明,没有一个散兵游勇出来扰害采育的百姓。”
因为出城的人不很多,野菜很容易找到,不到中午,霍婆子就将她的大篮子采
满了。她感到十分干渴,也很饥饿,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弄点水喝。她回到西关,
找到了一座井台。可是打水的辘轳早被拖走了,别的工具也都被拿走了。井台上长
满青草,显然是很久没有人在这里打水了。她正感到失望,忽然在青草中发现有一
个木梆子,上面还有一段木把。这木梆子是约摸不到一尺长的木头,中间挖空,系
着绳子,是专门为过往行人饮水方便准备的。因为很久无人使用,如今已经干裂了。
霍婆子喜出望外,赶快将这木梆子拾了起来。木梆子上原来有许多绿苔,因为长久
未用,已经变成黄色。霍婆子就用这个木梆子从井里打水,连着打了几次,才压下
去喉中的干火。而经过打水以后,那上面的绿苔又慢慢恢复了原来的颜色。霍婆子
是个有心人,自己喝过水后,就把这木梆子系在井台边上,让别人来了还可使用。
干完这些事后,她坐了下来,掏出一个黑馍充饥。
正吃着,有一个老太婆也往井旁走来,还没有走到,身子一晃,站立不住,就
坐了下去。霍婆子望见,吃了一惊,赶快跑去搀扶。一看就知道这老婆子是饿晕了。
她把她勉强搀起来,扶到井台旁坐下,把自己刚刚吃了几口的黑馍递给老婆子,又
用木梆子替她打了凉水喝。那婆子喝了几口凉水,吃了一点黑馍,眼睛望着霍婆子,
泪珠从眼角滚下,难过地说:
“你也是穷人,你把干粮给了我,你怎么办呢?”
“我比你到底年轻几岁,身子比你壮。我还可以饿着回城,你不吃不行了。我
不能看着你饿死啊!一家人还等着你带野菜回去吃呢!”
那老婆子听了这话,眼泪流得更厉害了,说:“大嫂,你不是光救我一个,也
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全家早已没一粒粮食吃了。年轻人不能出来,只好让我这老太
婆出来采青。大家都等着我带野莱回去救命。”
霍婆子也心里难过,说:“采青只能吃几顿,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老婆子叹口气说:“过一顿是一顿呗。只要今天饿不死,就捱它一天;明天没
有东西吃了,只好饿死。这年头,在劫难逃,有什么办法呢?可怜我那个小孙女长
得多好看啊,现在饿得肉都没有了。”
“如今,千家万户都遭孽。人家争天下,咱老百姓也跟着受苦,还陪着丧了性
命。”
“是啊,我们是穷百姓,从来不管他姓朱的姓李的,谁坐天下,只要能过太平
日子就行,可是如今只好陪着饿死。年轻男人还要抽去当义勇守城。我们是几代人
受苦受罪,守城还不是为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霍婆子低声说:“大娘啊,嗨,你这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儿上。我是无儿无女
的一个老寡妇,可是我心里明白,这些年轻人去守城,都是为了有钱人。不守吧,
上边官绅不答应;守吧,实在对我们穷人没有一点好处。多守一天,就多饿死许多
穷人!”
那老婆子又喝了几口水,站起来说:“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我还要去采青。
这半篮子野菜带回去不够吃两顿。”
“大娘,你不要再去,把我这篮子里的分一些给你,你赶快回去吧。我比你年
轻,我再去找点野菜不难。”
“那怎么行?就这样吃了你的半块馍,我的心里已经过意不去啦。”
“唉,大娘你说哪里话!我们说来说去都是穷人,能够帮上忙就帮些忙,你千
万别在意。”霍婆子一面说着,一面就把自己篮子里的野菜抓出几大把,将老婆子
的篮子塞满,又把老婆子搀起来,看着她往西门方向走去了,自己才㧟起半空的篮
子离开井台,回头往旷野走去。她因为把大半个黑馍都给了那个婆子,这时确实很
饿,肚子里不断咕噜咕噜地叫唤。实在没有办法,她就把篮子里的野菜拿一些放在
嘴里嚼着,这野菜没有洗,带着泥土的气味,吃了以后,不大好过,所以她吃了几
口就不吃了。这样,她一直走到大堤边,又采起野菜来。正采着,忽然附近一些采
青的老婆子和小孩都奔跑起来。霍婆子抬头一望,看见大约一里外,有一队骑兵正
在堤上向南走去,看来并不是向着她们这个方向来的。她知道不碍事,又蹲下去,
继续挖了一些野菜,直到把篮子塞得满满的,这才回城。
一进城门,就有很多人拦住她,出高的价钱买野菜。她坚决不卖。正要走开时,
有两个当兵的排开众人,走到她的身边,不由分说,强行从她篮子里拿了好几把野
菜,分文不给,扬长而去。霍婆子怒目而视,但没有办法。
回到家里,她将野莱送一些到王铁口家里,又送一些到张成仁家里。张成仁的
母亲自从上回领粥被挤伤以后,到现在还没有好,老头子的病也没有好。看见霍婆
子送野菜来,一家人都十分感激。成仁的母亲说:
“霍大嫂,你这么大年纪,好不容易采了这点野菜回来,还往我们这里送,这
真是……”
“都是老邻居了,别说这些话。明天我还要出城去,明晚再给你们送些来。”
第二天一大早,趁着太阳还不太高,霍婆子又㧟着篮子出了西门。这天采青的
人很多,有许多年轻的妇道人家也出来了。近城二三里以内,到处是采青的人,直
到近午还有陆续出城去的。
霍婆子一则因为近城处的野菜已经不多,二则想知道大堤外到底有什么动静,
就壮着胆子往大堤走去。有一些采青的人,想多采一些野菜,也往大堤走去。但到
了堤边上,不少人怕遇见闯王的人马,又赶快回头走了,只有霍婆子和另外两个胆
大的婆子走上了大堤。可是她们刚刚来到堤上,就看见从西面驰来一群骑马的人。
那两个老婆子知道这是闯王的人,吓得面如土色,回头就下了堤,慌张逃走。霍婆
子也不免胆怯,随即下堤,但刚刚逃到堤下,忽然听见堤上有声音叫她:
“大娘,不要走。我们不扰害百姓,你不要害怕。”
那两个婆子已经跑远,没有听见这喊话。霍婆子听了,便不再跑了。她虽然胆
子比较大,但这时心里很发毛,不知有什么事情会落到自己头上。她壮着胆回头望
去,只见那些人都已经站在大堤上了。中间有两个人看来是两个头儿,一个戴着麦
秸凉帽,身材高大,骑在一匹青灰色的高头大马上。另外一匹枣红马,上面骑着个
矮子。在他们的左右是几十个护卫的骑兵。两个当官的和那些骑兵,也都面带微笑,
望着霍婆子,还有一些人在向远处采青的人们张望。
霍婆子向他们打量了片刻,看清那个骑着青灰色战马的人,眼睛很大,鼻头和
颧骨都很高,左眼下边有一块小小的伤疤。那个骑枣红马的矮个子,手上拿着马鞭
子,好生面熟,但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是在大相国寺?还是在开封街上?……猛
地她恍然明白过来,不觉又惊又喜,赶快对着他们跪下,一面在心中鼓励自己:
“不怕,不怕,这可碰上了,我的天呀!”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