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着,前进着
很幸运能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九年级,一起奋斗中考。第一次站在九年级的讲台上不免会有些紧张。
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印象中年级越高语文课堂就越枯燥,怎样才能让这学期的语文课堂紧张活跃起来呢?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在于备课,于是果断减少课件的使用,备课时问题设置要环环相扣,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但能增加他们低头看文章思考的时间。
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就设置了三大环节。
一:课前让学生背诵附录古诗,在这个时间段我把课文开头数学问题中的四幅图画到了黑板上,提问古诗之后让他们思考:黑板上的四幅图,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于是引出了课题,并让他们默读了第一二自然段。提问: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说明了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板书中心论点。此处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复习(第 二单元已经简单的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再次强化。
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分析问题
给5分钟的时间朗读3至13段,读完之后思考: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们都能找到并画出来。(1)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因素?(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板书问题)然后依次解决这三个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这是一篇很简单的议论文,课文中能找到答案,养成在文中找到并归纳出答案的好习惯。分析完问题之后,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分析问题时板书要同步)。紧接着提问:第9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马上回答出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面承接“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下面引起“人人都具备创造力和“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这时我总结:如果你完全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后,那么你就……?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就是作者得出的的结论(板书)。
三:找论证方法、分析议论文语言
1、巩固四种论证方法和各自的作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并分析作用。例如第7、8两段是举例论证,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论证哪个观点的,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析议论文语言,提出明确问题:分析第3段中的“大部分”和“往往”的作用?并让他们在文中再找一些具体的语句,从而引导他们体会并总结议论文语言具有严密和逻辑性强的特点(板书)。
学完这篇课文后感觉还不错,用问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课文分析。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这一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