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懂教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
时下流行考前培训和考取各种证件,诸如资格证、上岗证、等级证……唯有为人父母者在来不及培训和取证前就仓促“上岗”,三十岁生子的我对孩子视若掌上明珠,为了胎教,从不懂音乐的我购买了音乐磁带;为了早教,我从孩子呀呀学语时我就教孩子识字、背唐诗;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我先后给儿子报了国画班、书法班和乒乓球班,真可谓望子成龙心切。
2004年,儿子该上小学了,听同事说孩子入学需要面试,要倒着从20数到1,按理说这并非难事,可平时只会照本宣科的我虽然教会了儿子百内数的数法,可这种倒着数孩子还从没练习过,无论我如何努力,儿子就是不开窍。“儿子,想想电视上在发射卫星前是怎么数数的。”“10、9、8……3、2、1,发射!”老公一语惊醒梦中人,儿子被老公一点拨,马上掌握了倒计数的诀窍,儿子入学考试的一句“发射”引得考官哄堂大笑。
2004年,我从《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到《家庭教育请勿“拔苗助长”》,文中的“顺其自然育儿法”对我触动很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为了家长的“面子”而盲目要求孩子。家长要按照孩子自身的兴趣,同时悉心观察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加以正确指导,让孩子在他合理的年龄充分享受玩耍的乐趣以及享有和大自然接触的时间,顺其自然地成长。我还清晰地记得文章的结尾写道“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孩子的童年是彩色的,家长不应剥夺孩子的快乐,不应让孩子的童年变成黑白色,而应学会让孩子在快乐中享受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在快乐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而茁壮地成长。”幸运的是孩子的学校选择了《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作为家长学校的读本,一直以来,她像一位长者、更像一位挚友陪伴着我,让我在育子路上少走了弯路,让我在不断提升自己育人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智才是最重要的;学会赏识孩子,放大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005年《不熟在家庭教育上》中《母亲的言行》说得极好——“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作为被称之为人类教育者的母亲应时刻牢记:你的责任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更要通过母亲的言行,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这样,你才能真正被孩子视为值得尊敬的伟大母亲!”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常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尤其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就这样,我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一起学英语、写博文,尤其是2006年在校讯通上开博以后,我们的母子擂台赛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曾陶醉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和快乐中。还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家教故事——《教子观念的转变:学会放手》让我懂得了总在母亲羽翼下成长的鸟儿总也飞不高,总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最先凋谢,让我明白了放手是为了让孩子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慢慢地我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主,把每年暑假的家庭旅游改成了夏令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如今,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令不少高中生咂舌。
2010年,孩子的学校不再发《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可其中的“家教艺术”、“特长培养”、“心理辅导”和“经典案例”并没失去时效性,除坚持投稿外,我还会找出以往的期刊翻看,面对十三岁的儿子,我从《谈“性”为何难启齿》中领悟到对待孩子的青春期与其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地谈“性”色变,不如大大方方地作为一个话题进行谈论。我曾就“早恋”这个话题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我的观点是中学生可以把“早恋”当成“早练”,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他的特殊性,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关键在于家长的因势利导,可儿子以“现在还没玩够呢,担心早恋太麻烦”为由反对我的观点,上个月,附近某高三女孩因失恋而自杀,我们再次聊起“早恋”这个话题,儿子认为那女孩太不值得,太傻,虽然我们母子的观点不一致,可我心里却美滋滋的。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同样,“没有天生成功的家长,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自我成长,都是一场没有彩排、不能输又不能悔的战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用知识和爱心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舵手,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