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有一位妈妈曾向我求助,因为她的儿子太听话。她的儿子正是我的学生。他是班里最绅士的男生,是个非常乖的孩子。这位妈妈不无忧虑地说:“这孩子怎么一点主见也没有啊!比如:他写着作业想上卫生间了,他都会问‘妈妈,我上卫生间好不好?’您说,这还用问吗?其他没有主见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这位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这样的孩子若不及时培养其自立、自主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的照顾,可能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悲剧。
这位妈妈我也认识,是个女强人,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可以说,孩子是在她的严格要求和呵护有加下成长的。深入了解了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之后,我告诉她要学会慢慢放手。
放手,意味着家长要放弃以前的包办代替。很多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一切,任劳任怨地为孩子做好一切能替办的事情。比如:洗衣服鞋袜,清理房间叠被子,甚至包括每天给孩子准备要穿的衣服、清理书包等。日久天长,就形成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孩子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放手让他去做。否则,自立从何谈起?所以,想让孩子自立首先就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放手,意味着家长要多商量少命令。家长若总是以命令的态度对待孩子,很容易就让孩子形成叛逆粗暴或唯唯诺诺的性格。生活中的事情,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完全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尽可能地尊重孩子,对孩子合理的要求可适当满足。学习上的事情也可和孩子一起探讨,允许孩子持不同意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然后再一起寻找答案。所以,要让孩子自主,必须培养孩子有自己的思想。
放手,意味着家长要适当“示弱”或引导。有人说,家长太强势,孩子就会处于弱势,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家长巧妙地“示弱”会促使孩子做出选择,激起他担当的勇气。当然,自主不是放任。家长可利用恰当的机会引导孩子,帮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对于家庭中的事情,也尽量让孩子参与其中。当孩子觉得自己能得到足够重视时,他的内心就会萌发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就是自立、自主。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行走,家长就必须学会放手。也许孩子会摔跤,但一次次爬起后,他一定能掌握保持平衡的技巧。
爱孩子,就给孩子自立、自主的机会。有一种爱叫作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