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有时就是活一种感觉,我们总会发现,一个人即便他在众人眼中活得很凄惨、很没有价值,但他总会给我们一种他这样活着很有意义的解释,或者他摊上了某种不好的命运,但他也有一种辩解,把自己这种命运解释成一种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且这样解释之后,他就可以说服自己活得理直气壮,活得有底气,活得踏实。我们都知道,他的这种解释和辩解不过是偏见罢了。但是,我们哪一个人没有为自己在希望中的好生活到来之前为自己当前这种生活并不如意的生活的合理性做过辩解呢?我们都知道,那不过是偏见罢了,但是,这时候,我们靠偏见救赎自己。不这样,还能怎样呢,难道天天生活在怨怼和愤懑之中吗?所以,给自己的生活一种幸福的解释,也是一种生存的哲学。
至少,这种解释给人一种活着的勇气。明天,一切都有希望。在所有人的眼里,希望总是美好的,明天会更好的希望会给人带来一种奔头。人如果没有奔头了,便没有心劲了,没有心劲了,一切都没有了。所以,永远不要嘲笑别人的希望。
有一天读书,看到斯宾诺莎的一句话:“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识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这句公然蔑视希望的话,柴静觉得“太硬了”,我觉得太狠了。不管我们认为“太硬了”还是“太狠了”,有一个前提就是,他说得太有力了,而且让我们无法辩驳。是啊,生活在希望中的人都是心灵软弱无力的人,我们不能不承认这句话的合理性。
不让我们心怀希望,难道我们就因此绝望吗?决不,我们心灵软弱就软弱去吧,也不学那些心灵强硬而痛苦无比的哲学家。承认我们不是伟人哲学家一切就简单了,我们无知无识,我们心灵软弱,但我们快乐。何况类似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