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作文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二)
窦老师是名师,她的课堂总是激情四射,这几天看她的课堂实录,感触很深,窦老师对课文主题的把握,真的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是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而是真正的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对《晏子使楚》一文中,她把主题定位为“尊重”,有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以往的教参无外乎就是感受晏子的机智和爱国情感,而窦老师提炼的“尊重”这一主题,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且仔细看了实录,再看课文,真的是这种“尊重”无处不在。就是当时自己教学时怎么没看出来呢?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教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有的教参大多都是两个主要教学任务:一是体会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一是感受对八国联军的愤恨,简而言之,也就是培养学生对圆明园的爱,对八国联军的“恨”。而窦老师对本课教学,却更多的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不是停留在“恨”以及“雪我国耻,震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上,她让孩子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并且在教学中加入“圆明园的被毁使外交的失败 ”, “当时中国人也有参与抢劫“的词条,“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由他带路。”虽然这些内容引起一些争议,但我仍为窦老师“用理性的阳光照亮孩子”的理念叫好。作为老师,我们要捍卫历史和尊严,无论对我们来说 是耻辱还是光荣,我们都不需要掩盖,也没权利掩盖。
这两篇课文我都很熟悉,也教过几遍,看了窦老师的课堂实录后,我深深地感悟: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窦老师学习,不要总束缚在教参里。我们的老师拿到书本,不是研读课文,而是立即翻读教参和优秀教案,看教学目标,按此完成教学任务,这类教学,完全脱离学生实际,为教而教。觉得自己备课挺认真的,但对参考书依赖太大,自己的思考却很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也真的该离开教参,自己先走进课文,多分析,多思考,像窦老师所说:课要有温度、深度、广度。
对窦老师充满深深的敬意。读书在进行,感受不断,收获不停。